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弱智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矫治

发布日期:2014-10-08 00:44:52 浏览次数:1595

对于弱智儿童很多人都不不太了解,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弱智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矫治的相关内容。

正常儿童中,相当部分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行为障碍,小至多动,大至遗尿口吃。据 Lapouse 和 Monk 于 1958 年调查, 500 名被调查的母亲中,有 50 %说他们的孩子多动。另有人报导,至少有 1 %儿童口吃, 20 %的 3 岁儿童和 5 %的 9 岁儿童有遗尿。在弱智(或智力落后、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等)儿童中,这类障碍更为突出。

作者曾于 1982 年至 1987 年对这类儿童( 2 岁至 18 岁)作过 3 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学龄弱智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依次是:反应迟钝、固执、小动作多、注意分散、注意力缺乏、胆小、口吃、不团结、爱生气、多动(与小动作不同,活动幅度大);在幼儿训练机构的弱智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依次是:反应迟钝、打人、不合群、闭症、注意分散、固执、过份胆小、遗尿、重复动作(刻板行为)、多动、易怒等。结合国内外的报导,笔者拟将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详加说明:

口吃

口吃是弱智儿童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表现在语言方面。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健全,无损伤。它是指在说话时有停顿或对某些音节重复多次,或拖长音。往往在 8 9 岁以前开始出现,男孩多于女孩( 3 5 倍)。大约 1 %的儿童有这种语言障碍。许多口吃患儿有家族史,他们的精细动作手的动作不佳,但大运动好。

对口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认为是机体结构(口腔构造)的;有的人认为是内在心理障碍的外显表现;有的人认为是习得模仿的;还有的人认为是语言技能差,赶不上思维速度,两者不同步,说话者在重复个别字时,可以把要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有人认为是性格问题;也有人认为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对口吃的矫治 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 对他讲话时要慢,要求他想好了再说话,耐心等待,且不可催促、耻笑或打骂;

第二, 一同说儿歌或叙述小故事,在说的过程中可打拍子,帮助他掌握说话的节奏;

第三, 与他们同说一样的句子,同声口吃,然后成人改,要求他也改;

第四, 用录音机录下他的语言,再录下正常儿童同样的语言,让他比较,让他了解自己的问题,改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只有在轻度弱智儿童那里可以做到);

第五, 家人一致,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改正环境,不打骂、不耻笑,有一点进步就大大表扬。

以上就是弱智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矫治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患儿家长有所帮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