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成绩倒数被误认弱智 测智商发现接近天才2
“那时,上海那所小学里的每个人都看不起儿子,也看不起我,不仅是老师、同学,连学生家长都是。我觉得那个环境真的不再适合儿子,因为连我都呆不下去了。”周丽与老公进行了一场长谈,决定回重庆。
去年回重庆后,老公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并且还做了兼职,因为两口子商量这次回来周丽就不工作了,专心照顾儿子。鹏鹏被送进了重庆一所区级重点小学,鹏鹏入学后,成绩一直都是年级末尾。老师直接对周丽说:“带他去检查智商,如果有‘鉴定书’,老师和孩子都轻松点。”周丽闻言内心五味杂陈,她想到孩子一直以来的表现,还是答应了。
上周一,一晚没睡着的周丽带着儿子到儿科医院检查智商。鹏鹏在医院完成了《韦氏智力测试》,医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得分是135分!而常人的水平是120分。这说明鹏鹏不仅没有智力障碍,而且还是少有的高智商孩子。医生看到结果以后,结合周丽的描述,又对鹏鹏做了多动症检查。原来,这个孩子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周丽松了口气,“我不太懂什么是多动症,但我感觉比智商有问题好太多了。”医生肯定了她这一说法,给予药物治疗,让鹏鹏一周后再来复诊。
仅仅服药一周多,鹏鹏的注意力缺乏就得到了良好控制。他主动与医生交流自己的改变:“我现在能够听完整节课了,不走神。老师和同学知道了我的测试结果对我的态度也不一样了,我比以前自信了。”医生对鹏鹏的未来很有信心。
小儿多动症到底是什么病?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鹏鹏的主治医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陈立。
陈立介绍,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可伴有学习困难等表现。临床上分为注意缺陷多动组合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表现的比较少见。
陈立说,小儿多动症的成因80%来自于遗传,不仅父母双方都可能遗传给孩子,还有可能隔代遗传。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家庭教育问题,比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有抑郁冲动性格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形成小儿多动症。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陈立说,目前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只要经过治疗,40%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两种。目前所用的药物都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长期服用,治疗病情的效果也是最直接的,一般一周到两周就能看到效果。
行为治疗是另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会要求家长和老师参与相关课程,让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避免歧视、体罚或者其他粗暴教育。并且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关爱、鼓励。
而对患儿的行为治疗,长时间的密集治疗效果更好,一般会让孩子在寒暑假参加。所设置的治疗课程主要是围绕着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况,如何做好生活中的自我规划、自我整理。比如从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开始,培养孩子的理性以及专注。
[责任编辑:李平沙]
第1页 上一页 1 2
2
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