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張靜初的弱智帶給紅河幾多悲情

发布日期:2014-10-12 07:03:35 浏览次数:1600

——電影《紅河》觀後

作者:鴻水

在看《紅河》之前,從媒體上得知《紅河》是中國版《情人》。不少中國人知道瑪格麗特杜拉斯,大概也是從《情人》這部經典電影開始的。既然《紅河》是中國版《情人》,那麼它的劇情一定是悲壯的、悲情的。看完《紅河》,我的總結是它和《情人》的路線是相符的。只不過,《情人》透露出的來自靈魂的絕望、肉體的絕望,在《紅河》中上升到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管生活有多苦,每一個人都應該堅持住。

《紅河》並不是那種讓人感動得稀裏嘩啦的電影,事實上,已經將眼淚視為珍珠般珍貴的觀眾絕對是不肯隨意將自己的眼淚灑落的,即便是面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即便是在電影院內這麼一個極易容易情感肆虐的場合,即便是面對一部感時花濺淚的電影,落淚都是一種奢侈。儘管如此,《紅河》還是極力地在影片中營造並渲染了因為悲情而帶給人們的感動,這個感動不是將奢侈的眼淚剝落掉,更多的是來自心靈的感知與接納。

在影片中,少女阿桃(張靜初飾演)小時候目睹父親被地雷炸死而受到強烈刺激,以致長大後的阿桃智力發育遲緩,只相當於幾歲孩童的低幼智商。這就是悲情的開始。當阿桃誤認為小商販阿夏(張家輝飾演)是“爸爸”時,阿桃和阿夏之間的“父女戀”其實也是一種情感上的悲情。當李修賢飾演黑幫老大沙巴不惜一切代價想得到阿桃時,阿桃卻在他不經意時扣響了手槍扳機使他一槍斃命,誰也沒有料到,這個黑幫老大竟然是為了收養她為義女。這更是一種悲情!誰也説不清這一切一切的悲情從何而來,但卻如紅河水一樣潺潺流淌,不捨晝夜。而我們的情感無非也是這樣不捨晝夜吧。一如那首在當地盛傳的民謠《紅河魚》,歌唱的是紅河更是紅河裏的兩條“魚”和他們的愛情。

早在章家瑞導演執導的《芳香之旅》之後,忘記具體時間了,也就是國內向奧斯卡推薦某影片競爭最佳外語片提名之時,我就撰寫過相關評論,坦言:如果推薦《芳香之旅》似乎更有勝算。然而,內地每年推薦的影片無一不是垃圾片作祟。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對章家瑞執導的影片也予以了關注,這次看《紅河》也不例外。

我發現章家瑞在電影的細節處理上有自己的一手。只要你看完電影再回頭這麼一想,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或悲或喜的結局後邊都有一個已經暗示了的前因。

不過,一直讓我感到不解的是:張家輝扮演的阿夏聽到了歌謠的響起,且誤以為是阿桃在歌唱,後面有一個長鏡頭顯示那個歌唱的女孩並不是阿桃,但是阿夏循聲從勞教場不顧一切地向著河那邊奔跑,對於執勤的官兵來説這可是犯人在勞改場所逃跑,為什麼不開槍?哪怕讓我們聽到一聲槍響呢?一旦槍響,《紅河》的悲情意義也就真得大了,整部電影也就更加豐滿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