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29 23:43:18 浏览次数:1596

安阳地区医院小儿外科段三有

概念: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修损、孔隙进入另一步位,即称为疝。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肠管或其它脏器通过未闭的鞘状突,从腹股沟管内突出体表。是小儿最常见疾病,男多于女,右多于左,也可是双侧。

形成原因: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入阴囊,同时覆盖在睾丸表面的腹膜也随着下降入阴囊,形成一个口袋形的鞘状突,婴儿出生后,这个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退化。但一岁时仍有57%的小儿鞘状突未闭或部分未闭。鞘状突未闭是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鞘状突未闭都发生疝,只有当小儿合并有持续性的腹压增高,如哭闹、便秘咳嗽等,使腹内器官受到挤压进入鞘状突才形成疝。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大腿根部)可复性肿块,有的出生后第一次啼哭即可出现,有的出生后几个月发病,多数发生在2岁以内。较小的肿块位于腹股沟,较大的可进入阴囊。小儿站立、哭闹用力时出现。平卧、睡眠后肿物消失。用手挤压肿块可促使肿块纳入腹腔,同时可听到‘咕噜’声。正常情况下小儿并无不适。小儿因用力使肿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还纳,就是所谓的嵌顿。此时小儿可有腹痛呕吐、便秘、腹胀肠梗阻的表现。

治疗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疾病,自愈的机会很小,随着年龄增长,疝块逐渐增大,并可发生嵌顿。应早期治疗。但怎样治疗?现在社会上各种广告很多,家长往往无所适从,下面我将几种方法做比较介绍:供家长参考。

一是疝袋治疗。疝袋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在局部加压阻塞疝环口。使疝内容不再突出。但压力小起不到作用,压力大又易造成组织器官损伤,且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疝气。一般不主张用疝袋。只有当患儿年龄太小,体质太差,或有其它疾病不适宜手术时,可临时应用疝袋。

二是中药治疗。不能从解剖上改变疝形成的根本原因,很难根治疝气。但副作用小,对较小的疝气、不常出现的疝气不妨一试。

三是注射治疗。是靠注射硬化剂,造成局部粘连消除鞘状突治愈疝气的。但注射存在着盲目性,注射入疝囊内虽有可能治愈疝气,但硬化剂易流入腹腔,造成肠粘连、肠梗阻。注射不到疝囊则反复多次效果不好,且易造成不育及睾丸萎缩,因局部形成瘢痕,使疝更易嵌顿,并给手术治疗带来困难。五六十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注射治疗疝气,后因效果太差并发症太多而淘汰。我们临床上也遇到多例在外注射引起肠粘连、肠梗阻来我院做手术的。所以注射治疗决不可取。

四是手术治疗。许多家长往往因恐惧手术,而想尽各种办法,有的甚至于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实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最简单、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小儿疝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闭,不存在腹壁溥弱缺损,小儿腹股沟管短,所以手术时不需打开腹股沟管、不需要做修补,只是找到疝囊将其高位结扎即可,手术时间也就15-20分钟左右。目前采取腹横纹小切口,美容缝合,切口只有1.5cm左右,不需拆线,属门诊小手术,术后用2-3天消炎药,就可完全康复。

手术时间:小婴儿疝囊菲薄、结构不清手术较困难,且6个月以内疝有自愈的可能。一般要到6个月以后手术。过了6个月疝自愈的可能性极小,由于疝反复出现会越来越大且有嵌顿可能,原则上手术越早越好。如疝反复嵌顿或疝囊特大则不必等6个月以后手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手术并发症:手术以后会不会出现并发症,会不会影响生育,会不会复发,麻醉后会不会影响脑子。这是许多家长非常关心和担心的问题。的确疝气手术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也有可能损伤输精管造成不育。损伤精索血管造成睾丸萎缩。甚至有可能损伤肠管、膀胱等,但疝气手术是直视下的小手术,如果由一个解剖清楚、临床经验丰富的小儿外科医师来手术,损伤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这就要求家长在选择医院时一定要选正规的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手术,不要图省事省钱到不正规的医院甚至在家里手术,以免造成终身遗憾。小儿疝气的病理基础是鞘状突未闭,只要处理得当,术后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小。我院做疝气手术近万例,目前还没有发现术后复发的病例。关于对脑子的影响,目前常用的是氯安酮麻醉,是一种分离麻醉,患儿呼吸是正常的,只要麻醉深度掌握好,不引起呼吸抑制、不窒息,对患儿大脑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简介:段三有,安阳地区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小儿外科学会委员,濮阳市小儿外科学术带头人。从事小儿外科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小儿先天性畸形、小儿消化道疾病、泌尿疾病及小儿急腹症、小儿肿瘤等。撰写专著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科研成果一项。

联系电话:5958438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