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防治
中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大课堂》报道:高温、高热、高湿,是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高温潮湿的气候、蚊虫肆虐的环境,加上人的饮食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其他季节少,人体的水分也比其他季节失去得多,抗病能力减弱,这时候很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在今天的讲堂节目时间里,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夏季容易发生的两种肠道传染病——急性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做客我们讲堂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肠道门诊赵兰才主任。
专家:急性胃肠炎是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的简称,因二者多同时发生,故统称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
病因主要有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和应激,生物因素即指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常见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嗜盐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病毒有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微生物还有贾第鞭毛虫等。理化因素主要指过冷过热食物、刺激性食物及饮料(调味品)、药物、胆汁反流等,应激主要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大创伤、大手术、休克、精神创伤等的情况下,处于应激状态,胃黏膜因血管痉挛而缺血、黏液分泌不足、屏障破坏而出现糜烂、出血,甚至溃疡。在以上病因中生物因素最多见,绝大多数的急性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导致它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饮用食物不卫生,或者是进食有菌有毒的食物,一般情况下被称为食物中毒。第二个原因是大量的饮酒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直接刺激了胃黏膜。第三是由于冷热的刺激或者是暴饮暴食,这可能和夏季关系比较密切,大家在气侯炎热的时候,常常愿意喝一些冷饮或者吃一些凉的食物有比较舒适的感觉,可以带走炎热的感觉。但是,它可以使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另外在暴饮暴食,吃的食物量很大或者一次饮水过多也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在暴饮暴食的时候胃的容量可能突然增大,胃肠黏膜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下节假日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其病迅速,出现腹胀、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水样腹泻、每日3~10余次,严重病例伴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急性胃肠炎的诊治并不困难,有爆发性、聚集性发病的特点,病人多数发病急,最初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疼痛,然后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以至出现腹泻,每天腹泻的次数可以是三到五次甚至数十次,大便的病状是呈水样,颜色是深黄或者绿色气味恶臭,同时伴有腹部的疼痛,病人的体温还会升高,全身酸痛。如果病人反复大量的呕吐和腹泻可以造成脱水,引起电解质的紊乱甚至造成休克等等。
大便的常规检查以及粪便培养,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也可以轻度的升高,所以说对于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来讲,仔细的询问病史对诊断是非常重要,如果病有进食有毒食物,发病急骤可以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多数病人的病程是1到5天,少数病人是1到2周,一般的病人可以在这个周期内康复。
(1)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食品饮食行业、食堂的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制作冷荤熟肉时更应该严格注意。从业人员应该进行健康检验合格后方能上岗,如发现肠道传染病及带菌者应及时调离。
(2)控制细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8℃,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断氧、不重复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
(3)高温杀菌。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效果与温度高低、加热时间、细菌种类、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状等因素有关,一般肉类食品煮沸后15分钟可杀灭普通致病细菌。
(4)蔬菜应妥善保存,保持新鲜,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及贮存场所、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
(5)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不可过量;食海产品一定要煮熟,餐前务必洗手,餐具一定要经消毒。
(6)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7)不要进食路边无照小摊贩的食品小吃,养成调理食物前彻底洗手、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8)一旦患病及早治疗。老人及孩子不要与肠炎病人接触,以免感染患病。在本病流行期间(或家中有人患病),多食大蒜能够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