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的症状
一、原发性十二指肠炎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本病亦可伴发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或肝胆胰等周围器官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合并存在,故认为可能与其病因相同。有人认为十二肠炎可演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依据为:
1、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2、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二、特异性十二指肠炎
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三、中医病因
1、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多因暴饮暴食,饥饱失常,过食生冷,嗜食辛辣;或长期饮酒,或久病不愈等,而脾胃内伤,寒热互结于中,致使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所致。
2、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而成;或饮食不节伤胃,使胃失和降,影响肝之疏泄而致。
3、肝郁化热,郁热乘胃多因禀赋性格抑郁,情志不畅,使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郁热乘肾或素体胃热内盛,复因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而致。
4、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情志不舒,气郁日久,气滞而血行不畅;或气虚而运血无力,以致血脉瘀滞;或血寒而使血脉凝涩;或久病人络;或外伤而致瘀血内结。
5、中焦虚寒,胃失温煦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致中焦虚寒,纳运不健,胃失温煦而发病。
6、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多因温热病后,伤及胃阴,或吐泻伤津耗液;或因平素喜食煎炒香燥之品;或用温燥之品太过,日久暗耗胃阴,胃阴不足,脉络失养所致。
四、西医病因
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刺激性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饮酒、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此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病人多合并有十二指肠炎,提示本病可能与某些慢性胃炎病因相同。
继发性十二指肠炎或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是一组由各种特异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炎,包括感染(寄生虫、结核、真菌、霉菌等)、脑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炎、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其它如肝炎、胰腺及胆道疾病,由于局部压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肠供血障碍等。由此可见,本病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病因不同,发病机理也不大一样。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