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夏季预防小儿急性肠炎

发布日期:2014-11-14 07:54:39 浏览次数:1600

急性肠炎又称急性胃肠炎,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多为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沙门菌是引起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最常见的是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沙门菌、鸭沙门菌。这些致病菌在动物体内,如猪、牛、羊、鸡、鸭等肠道内广泛存在。病原菌通过污染餐具、器皿、接触者的手,再污染到各种食物。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由于细菌和其产生的毒素的作用,胃肠道粘膜受到刺激,产生充血水肿,肠液分泌增加等病理反应。其次,副溶血弧菌(嗜盐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它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如鱼、虾、蟹等;用盐腌制的食物中也常有副溶血弧菌的存在。另外,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肉、蛋、乳制品等,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能促进肠液的大量分泌,出现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也能引起急性肠炎。

常见的引起急性肠炎的病毒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粪一口传染,即食入被病毒污染了的食物而发病。病后3~4天排毒量达到高峰,此时的传染性也最强。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中繁殖,使粘膜表面绒毛变得短而钝,表皮细胞内双糖酶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盐、糖类和水分的吸收,引起腹泻。

(1)物理因素:如进食大量生冷食物,致使胃肠蠕动增强,食物在肠道运动加速以致食糜没有足够的时间被消化和吸收而发生腹泻。

(2)化学因素:如误食强酸、强碱、农药等,胃肠粘膜受腐蚀而出现腹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