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08 12:28:18 浏览次数:160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以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认为本病受某些物质刺激引起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是继发于某种原因不明抗原和过敏反应的一种综合征。一般认为是通过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各种酶类,造成组织损伤导致发病。根据本病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病人血液IgE增高,有过敏史或家族史,提出Ⅰ型变态反应假说。认为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食物等抗原进入组织,使肥大细胞致敏并脱颗粒,释放组胺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等,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脱颗粒,造成组织损伤,所释放的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酶又进一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形成恶性循环。除外Ⅰ型过敏反应外,免疫功能异常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但尚未发现一致的免疫功能异常。有提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消化道的特异性炎症,这种嗜酸性炎症是某些不明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可作为克罗恩病溃疡结肠炎、阿米巴痢疾、乳蛋白结肠炎反应的一部分。

有报告指出嗜酸细胞性肠炎有遗传倾向,因无家族性调查,还不能有定论。

累及部位可以从食管到直肠各段,以小肠和胃受累最为常见。组织学特点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聚集成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累及胃肠壁全层,也可以某一层受累为主。最常见为黏膜和黏膜下层,其次为肌层,浆膜层少见。其他病理改变有水肿、小肠绒毛萎缩、黏膜及腺上皮细胞坏死和再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于任何炎症过程,同时有其他炎性细胞明显增加时,应注意与之鉴别。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发病最多。无性别差异。病变可侵犯自食管至结肠的全消化道黏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依赖于胃肠壁受浸润的深度和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病变的有无,临床可分为3型。

1.黏膜型(Ⅰ型)病变主要侵犯胃肠黏膜组织,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腰背痛,进食特殊过敏食物可使症状加重。体检可发现皮肤湿疹、荨麻疹、足踝部水肿等。部分患者还可因胃肠道出血表现为贫血。病变广泛时出现小肠吸收不良、蛋白丢失性肠病、贫血等全身性表现,青少年出现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女性可有继发性闭经

2.肌层型(Ⅱ型)以肌层病变为主,由于本型胃和小肠壁增厚、僵硬,临床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幽门和小肠梗阻、恶心、呕吐、腹痛,抗酸药或抗胆碱药难以缓解。

3.浆膜型(Ⅲ型)浆膜下层病变为主,相对少见,占整个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10%左右。可出现腹水,腹水中含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本型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两型并存。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