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男婴患上坏死性肠炎两度手术化险为夷
去年12月8日凌晨,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9周的小劲松,过早地降生于泉州安溪的一家医院。刚出生时,他只有1.1公斤,小小的身子瘦弱极了。“当时,我才来得及看他一眼,他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小劲松的妈妈洪女士回忆说。
很快,医生劝他们转院,因为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洪女士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孩子转到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我们那儿不少病重的孩子转到厦门治疗,后来都好好地回去了。”
在市妇幼保健院,小劲松住进了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医生初步判断,治好了肺炎,孩子就安全了。
孩子住院后,正在坐月子的洪女士曾打电话向重症监护室了解情况。得知宝宝的体重快3斤了,她很欣慰。去年12月30日,正当家人以为小劲松不久就能痊愈出院时,医生发现小家伙肚子异常鼓起,大便带血,拍片检查显示气腹明显,经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率超过50%,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必死无疑。
当天下午,小儿外科和麻醉科冒着极大的风险,为劲松做了手术。医生打开腹腔时,看到部分肠管已经坏死烂掉,最大的破口近2厘米,粪便从肠子里溢出来,满肚子都是,引起了弥漫性腹膜炎,肠子都粘在了一块儿。考虑到孩子体重太轻,生命垂危,医生紧急手术切除了长约12厘米的坏死肠管,在其右下腹造了一个瘘口以排便,就赶紧结束了手术。整个手术仅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医生分析,劲松患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体重极低以及先前的肺炎有关,由于身体太弱,他的肠壁缺氧,感染了病菌而发病。
手术前,劲松的血小板值就只有正常孩子的1/5,说明身体凝血功能很差。手术后,他腹部的造瘘口不停地渗血,血小板值降得更低,多次在鬼门关前徘徊。
今年3月,劲松的身体状况趋于稳定。医生再次为其手术,去掉了造瘘口,将上次切除的肠管两端吻合起来。目前,劲松的肺炎治愈了,肠炎治好了,排便也通畅了,今天就能出院。
劲松的名字是他病重时父母给取的。洪女士说,宝宝一出生就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折磨,希望他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健康茁壮成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