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电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日期:2014-10-02 18:53:26 浏览次数:160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急慢性劳损引起局部组织发炎肿胀、渗出、充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的附着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出现粘连、筋膜增厚、肌肉挛缩,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受挤压而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属于中医“腰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有不同意见,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腰背肌筋膜或肌肉紧张,使同侧或对侧横突处的软组织撕裂而受损伤,以致出现渗出、出血、水肿,反复损伤的积累,可引起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肌筋膜增厚、肌肉挛缩,从而使穿行的神经受到炎性刺激和机械挤压出现临床症状。亦有人认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与同根神经反射现象相关。同根神经反射现象是指由于脊神经后外侧支受到横突周围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则反射性的引起同根脊神经的其它分支的刺激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主要表现为患者腰骶部疼痛、股前区疼痛,内收肌紧张等症状。

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以静卧休息、药物镇痛、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但药物副作用及其较高医疗费用和手术、注射疗法等带来的身体冲击性使患者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如何寻找一种廉价、有效、即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变得十分必要。中医的治疗方法有针刺,艾灸、中药熏蒸,小针刀,穴位注射、埋线、手法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各种方法,虽然每种方法各具有特色,临床上也有一定显著的疗效,但是目前缺乏整体规范、综合有效的诊疗方案以及缺乏疗效评价的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方案,不利于该病的管理诊治和进一步的研究。并且目前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大多是临床上的观察研究,对其治疗机制研究较少,治疗时程也多局限于短期的治疗观察,对于长期治疗的进展以及长久的根治和预后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据报道,在卧床休息、服用镇痛药、理疗等方法治疗本病不理想的情况下,针灸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方面仍有可靠地疗效。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电针夹脊穴与常规膀胱经穴位相比较,能更有效的治疗该病。

综上,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电针、温针及普通针刺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进行客观评价,为今后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打下基础。

比较分析电针、温针及普通针刺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第三腰椎横突局部压痛的改善情况,为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

手法:采用滞针手法。滞针手法是将针刺入体内一定深度后,有目的施单向捻针手法,形成人为滞针现象,为治疗要求所需要的结果,是一种针刺技巧和有治疗意义的手法操作。滞针手法可以加强针感,松解软组织粘连,对于推拿手法无能为力的深层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瘢痕及粘连,可以刺入病灶,直达病所,并且可弥补推拿疗法只能向靠近骨面方向按压施力,而不能向远离骨面方向牵拉之不足。因此,本研究采用滞针手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采用0.30x75mm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L1、L2夹脊穴直刺至抵达椎板,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缓慢捻转至滞针状,使针感向腰三横突方向传导,L3横突压痛点以60度角斜刺,直至抵达横突尖部,得气后,行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1分钟。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