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宝宝总歪头 警惕先天肌性斜颈

发布日期:2014-11-20 02:19:21 浏览次数:1595

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小儿头颈向该侧歪斜称为小儿肌性斜颈,表现为胸锁乳突肌短缩,紧张和增粗。先天肌性斜颈是小儿矫形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约0.3-0.5%。,20%合并髋关节脱位

原因:产伤、血肿机化、胎位不正

先天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胸锁乳突肌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

2.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3.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4.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5.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表现:斜颈、面部不对称、斜视

典型的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表现是: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时发现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部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硬化,从而牵拉颈部,使其偏向一侧,头颈活动受限。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向健侧偏及向患侧旋转受限,患侧面部较对侧变细,两侧面部不对称,眼睛斜视。长期未治的患儿,患侧颈部软组织也相继发生相应的挛缩,颈椎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这种晚期的肌性斜颈,即使受伤松解软组织,也难以恢复面部的正常形态,手术效果不满意。

检查:B超、X光片等

斜颈需要的辅助检查包括:

胸锁乳突肌B超:可以确诊肌性斜颈。

颈椎正侧位X线片:排除颈椎侧凸畸形引起的斜颈;

寰枢椎开口位X线片:可排除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斜颈。

下列斜颈则需要请专业医师鉴别:

骨性斜颈:颈椎的先天畸形;

眼性斜颈:由于眼肌麻痹,斜视和弱视所致;

急性斜颈:颈部的炎症所致,如寰枢椎半脱位;

神经性斜颈:如颅内肿瘤脊髓空洞症等引起的斜颈;

习惯性斜颈:排除上述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斜颈称之为习惯性斜颈。

治疗:牵伸、诱导、按摩

不同性质的斜颈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首先请专业医师明确诊断。小儿斜颈本身有一定的自愈倾向,积极的治疗会促进这一过程。1岁之内的小儿可进行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牵伸疗法;诱导疗法;矫形枕头和按摩方法。但必须请专业医师用上述疗法治疗。通过上述治疗,有一部分患儿可治愈。如未治愈,应当在2岁之前手术治疗,否则会导致一些继发畸形,如面部不对称,眼睛斜视等;这些畸形会随年龄的增长而继续加重,即使做了手术,也难以恢复正常,给孩子带来终身的疾病和遗憾。

畸形不严重者术后第1周即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手法牵拉颈部,使之维持在矫枉过正的位置。手法治疗每天至少3次,持续3—6个月,通常不需要使用石膏或支具固术。对于畸形严重或年龄较大者,可同时切除颈部挛缩筋膜、肌腱,术后继续手法治疗,加头颈胸支具固定。

本报记者杨主格

名医小传

张弓,沈阳市儿童医院骨外科病房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小儿外科学会委员,沈阳医师学会脑外、骨外分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小儿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小儿骨科疾病治疗。

名医热线

MINGYIREXIAN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