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病毒性单纯疱疹

发布日期:2014-11-24 17:20:48 浏览次数:1595

病毒性单纯疱疹,国外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病死率最高可达70%,我国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发病无季节性,全年均有发生,可见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和20~30岁有两个发病高峰,无明显性别差异。

病因和发病机制,HSE的病原体-HS 是嗜神经的DNA病毒,四周包以立体对称的蛋白质衣壳,外围再包以类脂质的囊膜,病毒直径约150~200mn,在电镜下呈长方形。HS 分为两个抗原亚型,即I型和II型,近90%的HSE是由HS -I型引起,只有6%~15%系由HS -II型引起。HS -I经呼吸道或唾液接触传染,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春期,常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口炎、咽喉炎或呼吸道疾病。

病毒性单纯疱疹,约有50%存在HS -I的抗体,成人的抗体检出率高。病毒感染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半月节,并在此潜伏,数年后,当各种原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非特异性刺激的诱发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复制增殖,通常表现为口唇疱疹,约70%的HSE起因于内源性病毒的活化。据推测,HS 可能是通过嗅神经或三叉神经侵入脑组织,损害额叶眶部、颞叶皮质和边缘系统。HS -II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它所致的HSE主要见于新生儿,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HS -II原发感染也见于年轻人,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成年人的无菌性脑膜炎,而非脑炎

病毒性单纯疱疹,HS 与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病毒附着于周围神经轴膜时,脱失其外壳,外壳成分与核酸被传入神经元细胞核内。HS 是可溶性的DNA病毒颗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mw65是HS -I转移激活蛋白,是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病毒进入神经组织过程有促进作用,病毒携带给细胞核 mw65的量决定感染的后果。若有足够量的 mw65到达神经细胞体,则病毒增殖环继续,细胞死亡;如 mw65量不足,病毒复制环不能启动,则感染处于潜伏状态。潜伏感染时,无HS -I病毒颗粒出现,病毒DNA不会插入宿主细胞DNA进行复制。此时,无神经元显著破坏,故在机体免疫功能完整的个体,HS 极少引起HSE。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