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症状
母羊水早破时间较长者,可因母患HSVⅡ型生殖器感染,病毒上行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一般中枢神经不受累,仅有皮肤或眼病变,预后良好。宫内感染HSV可引起流产、死产,或出生时即有皮肤疱疹、结痂、小眼球、角膜结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小头畸形、脑积水、颅内钙化及肝、脾肿大等表现,预后不良。
多数病儿均为产时或产后不久被感染,婴儿出生时无异常,多在生后5~10天发病,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病变及全身播散两类:
1.局限型 多在生后第2周发病。可表现为以下2种类型:
(1)病变局限于皮肤、眼及口黏膜 约占20%。如不及时采用抗病毒治疗,也可发展为全身播散型。
眼病变表现:角膜结膜炎,晚发视网膜脉络膜炎,伴或不伴小眼球、白内障。
皮肤病变:如成簇疱疹,有时发生在先露部位,疱疹基底呈红色,边缘清,直径1~3mm,偶可发展为大疱,直径1cm。
本组病例中约有1/3病例,病程中并无任何脑炎表现,但长期追踪观察,发现可引起有中枢神经系后遗症,可能与病初中枢神经为亚临床感染有关。
(2)脑炎型:约占30%,与播散型不同,中枢神经系症状出现较晚,罕见并发病毒血症,少数病例并有皮肤黏膜疱疹。
病儿临床表现:发热、嗜睡、烦躁、尖叫、昏迷、惊厥,前囟隆起等。B超声、CT或脑电图常显示颞叶局灶病变。
病儿血中多具有来自母体HSV中和抗体及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抗体,支持病毒沿神经轴索而不是通过病毒血症传播到中枢神经的观点。另外HSV可引起单纯肺炎或播散型伴肺炎,表现为呼吸窘迫,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肺部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或网状颗粒状病变。
2.全身播散型 约占50%,发病多在第1周末,此型病例预后差,病死率可达80%,存活者都留有神经系等后遗症。多数病例皮肤可见成簇疱疹,有时发生在先露部位,疱疹基底呈红色,边缘清,直径1~3mm,偶可发展为大疱,直径1cm。约有20%~30%病儿全病程均无疱疹,使本病诊断发生困难。由病毒血症发展为脏器较广泛受累,可涉及皮肤、肺、中枢神经、肾上腺、气管、食管、心脏、肾及脾等。临床症状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可表现为发热、苍白、呼吸窘迫或暂停、惊厥、嗜睡、烦躁、高胆血症、休克及DIC等。
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故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如在新生儿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同时皮肤黏膜出现疱疹,则应疑及此病。但确诊HSV感染需进行抗原或抗体检查。
剖宫产:早期诊断,及时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显著降低病死率。明确妇女在分娩时可能有病毒排放,因而采取剖宫产的方法来防止传播的策略由于需要在产前发现临床病变而使人产生混乱,由于有甚至在原发感染时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排放,使这一策略更遇到了困难。围生期病毒培养不能预测分娩时是否会有病毒排放,因而现已不再推荐使用。如乳头局部皮肤黏膜无破损,一般不影响授乳,因乳汁中不排病毒。
节制性行为或广泛使用避孕套:从感染细胞提取物中或用重组病毒糖蛋白的方法已制备了大量候选HSV疫苗,并已在动物和人身上进行试验。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疫苗可预防HSV的感染或潜伏;因此,预防HSV感染要依靠减少传播和降低复发。因为大多数感染是亚临床的,要预防生殖器HSV感染传播,就要节制性行为或广泛使用避孕套,现尚缺乏有关避孕套的有效性的资料。
药物预防:通过减少母体HSV感染或降低对新生儿的传播的可能性可减少HSV的垂直传播。阿昔洛韦慢性阻遏性治疗,能减少潜伏的生殖器和口唇HSV感染的复发。预防性服用阿昔洛韦对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也是有效的,包括骨髓移植和肾移植 患者、癌症患者和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在上述免疫功能受损患者,HSV感染复发的几率从服用安慰剂的60%~80%显著下降至服用阿昔洛韦的0%~10%。
尽管预防性应用阿昔洛韦可能会减少临床HSV复发,但是并不能消除无症状病毒排放,对胎儿的安全性也不清楚。因此,让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孕妇预防性应用阿昔洛韦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可能是不恰当的。由于无法明确性伴侣是患有无症状性感染,防止孕妇在怀孕期间获得新的感染就变得较复杂。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分娩时接触HSV的新生儿是不适当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