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髓内肿瘤治疗及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14 08:08:04 浏览次数:1596

髓内肿瘤治疗及症状:脊髓髓内肿瘤在脊髓肿瘤中并不少见,髓内肿瘤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髓内肿瘤;另一类为继发性髓内肿瘤。后者较少,常为颅内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性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更少见有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等。原发于脊髓的胶质瘤向颅内播散者非常罕见

髓内肿瘤的表现症状:

1、病史 脊髓胶质瘤的病史时间相差很大,最短的只有半个月,最长达10年以上,小儿平均病史为9.5个月,而40岁以上者平均病史达5年之久。当有外伤、发热时可能会促使脊髓压迫症状加速发展。单纯从病史来说,不能鉴别脊髓内或脊髓外肿瘤。一般说来,圆锥和马尾部肿瘤的病史比颈、胸段脊髓者为长。

2、首发症状 首发症状以疼痛最多见(文献中有报道为60%~68%)。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肿瘤可压迫脊髓丘脑束的纤维,可侵及后角细胞,长肿瘤的脊髓可使相应的神经根和硬脊膜压向脊椎骨,局部脊髓可因肿胀缺血而引起疼痛。疼痛可较剧烈,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但往往不如神经鞘瘤所引起的疼痛强烈。如病人诉神经根性疼痛,其性质似灼痛咬痛刺痛或扭痛者,则应想到可能是后角细胞刺激所致。

3、入院时的症状和体征 病人来院时大多数已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病人来院时有疼痛症状者达85%,诉肢体麻木或束带感者达43%,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为52%,便秘者为18%。大部分有明显锥体束征,但未发生瘫痪。有较明显肌萎缩者约占1/3,从理论上讲脊髓内胶质瘤引起上神经元瘫痪不会产生典型的肌萎缩,但事实上却并不很少见,这可能是由于瘫痪后的废用引起,肿瘤压迫某些节段的脊髓神经,或由于疼痛而使病人活动减少。相应部位的棘突压痛和腰部运动受限,比在脊膜瘤和神经鞘瘤等脊髓外肿瘤的病例少见。

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就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而言,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办法,因此,只要手术时机允许,患者全身状况无恶化,都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室管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分化良好的星形细胞瘤,术后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均能大为改善。星形细胞瘤与周围无明显界限时,不可能真正全切除,术后均要辅以常规的放射治疗。髓内脂肪瘤属于软膜下肿瘤,通常紧贴或侵入脊髓组织中,手术只能大部分切除,一般可较长时间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病情的恶化。至于髓内转移肿瘤,手术切除对改善脊髓功能有一定的价值。髓内室管膜瘤手术全切除可达90%~100%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满意恢复但大部分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无加重,全切除后极少复发术后不需要放疗,而不能全切除者复发是不可避免的,应常规行放疗。放疗后可能会出现水肿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恶心呕吐纳差,严峻者可有体温升高、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个别可能出现脑神经系功能部分障碍。因此在放疗时往往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并注重不同患者的个体反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CLS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目前,髓内肿瘤还没有更好的预防方法,目前可采用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与放化疗进行配合治疗,CLS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国内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不但可有效的消除这些毒副反应,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彻底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相信随着对髓内肿瘤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髓内肿瘤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编辑:

李敏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