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现今年内地首起登革热疫情 37人住院隔离
(南方日报)笔者昨日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中山市黄圃镇发生一起登革热疫情,截至2013年7月18日,共发现登革热病例37例,病例集中分布在5个社区,为今年中国内地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疫情。目前37例患者全部住院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37人均为轻症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介绍,中山市黄圃镇的37个病例均为轻症,目前分别在黄圃镇医院以及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防蚊隔离治疗。
“这是今年中国内地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疫情,此前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何剑峰称,今年登革热的发病水平比往年要高,而上半年广东的输入性病例也较往年增多,大约有20个。“不过,自1992年后广东都未出现重症死亡病例。”
中山疫情发生后,省疾控中心当即派出专家到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在疫点范围开展入户病例搜索,全镇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疫情应急监测,尤其对发烧病人进行血液检测,查看是否染病。此外,还组织和动员各级相关部门和社区群众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消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以及环境整治的专项活动,并定期评估效果。
“由于当地人口高度密集,有效控制蚊媒密度仍需一段时间,且根据流行病学推断,应该还有部分已感染的病例处于潜伏期尚未出现症状,所以预计近期仍将有新增病例报告。”何剑峰说。
中山发生聚集性疫情,是否表明今年疫情更为严重?“7-11月是登革热发病高峰期,对该疾病进行防控,是省疾控中心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何剑峰表示,广东的登革热疫情高发区主要有三个,一是珠三角地区,二是粤东潮汕地区,三是粤西湛江徐闻的渔港区,“这些地方由于与东南亚等疫区接触频繁而容易出现输入性病例。”
本地容易发生疫情的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或高档社区。他介绍,登革病毒主要由白蚊伊蚊传播,城乡结合部容易出现积水,为白蚊伊蚊滋生繁殖提供了条件;而高档社区养花养草的人较多,花盆积水也为蚊虫疾病传播提供了条件。
“今年雨水较多,潮湿高温,非常有利于白蚊伊蚊(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的生长繁殖。”何剑峰表示,随着暑假到东南亚旅游者增多,接下来防控压力将更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