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湖南出现登革热输入病例 双节出国旅游需谨慎

发布日期:2014-11-12 13:52:09 浏览次数:1595

长晚集团滚动新闻9月17日讯(记者唐江澎)从6月份开始,陆续有外省报告3例湖南省籍从老挝等国家感染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8-9月,长沙某大医院共报告4例从印度、越南感染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今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秋、国庆双节健康提示,提醒市民出国旅游需谨慎。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刘富强提醒,“十一”黄金周期间外出旅游、度假的市民,赴热带、亚热带旅游如东南亚等国家或赴登革热疫区旅游人员应做好防蚊工作,带好驱蚊药品,最好带上长袖衣裤,尽量不要去森林、郊野等蚊子多的地方,因这两种蚊子的习性是在白天叮咬人,所以白天也不要大意。

据刘富强介绍,登革热是经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流行,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地区,如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那里常年有病例发生,且雨季流行多,病毒常年在当地的蚊子—人之间循环,不需外地病毒传入就能引起流行。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当地雨季相一致。另一类型是输入性流行地区,在这里有传播登革热的蚊种,平时无病例发生,如果有人在登革热流行区感染病毒后,发病时回到国内或者回到国内发病,即成为登革热输入病例,如恰逢当地蚊子密度较高、气温雨量适合,可引起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我国就属于这类地区。

我省境内就有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因此,目前包括湖南在内的多个省份都曾发现过输入性病例,与东南亚相邻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地理、自然气候适合伊蚊生长,更是多次发生疫情。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消长有关,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大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但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患者大约有3-15天的潜伏期,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伴有红疹,淋巴结肿大,极少数病者发展为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常因症状似一般感冒血热等而被误诊。

据悉,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病毒的特效药,也无疫苗,目前主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方法。只要能够及早接受治疗,登革热病人预后通常良好,重症登革出血热死亡率可低于1%。其主要的防控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刘国富提醒,如果病人出现具备如下3种情况:发病前14天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出血等症状,应立即考虑登革热,请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并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同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采样进行登革热相关的实验室检测。

(详细报道见2010年9月18日《长沙晚报》。更多长沙资讯,请点击星辰在线http://www.changsha.cn/)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