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症状及治疗

发布日期:2014-11-13 18:46:33 浏览次数:1595

一。乳头溢液 约占就诊病人的80%,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病人往往在无意中发现衬衣上有血迹。乳头溢液来自于乳管,为自溢性,常呈血性或浆液性。据Stout统计血性溢液占78%,浆液性溢液为22%。年轻女性的分泌物常为浆液性,而老年妇女多为浑浊或乳样液。因肿瘤组织脆弱,血管丰富,轻微的挤压即可引起出血或分泌物呈铁锈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呈血性乳溢液的最常见原因。

二。乳头状瘤是否发生乳头溢液与乳头状瘤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发生在乳头中心部位的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的乳头溢液症状最为常见。而当肿瘤位于乳头边缘部分,在中小导管内或腺泡内者乳头溢液的发生较少见。

对男性乳头溢液,应首先考虑为导管乳头状瘤,并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有文献报道,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上的乳头溢血性液伴有乳房肿块,应考虑到导管乳头状瘤恶变的可能。

三。疼痛 本病仅有少数病人有局部疼痛及压痛,常为乳房导管扩张、导管内类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致。

四。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体征。据国内文献报道,本病伴肿块者占66%~75%。触诊时可在乳头处、乳晕区或乳房的中心处触及肿块,直径多在1~2cm,亦有小于1cm,或为3~7cm或更大者。单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因导管阻塞扩张而引起。触及质地较软、光滑且活动的肿块,有时在乳晕旁可触及放射状条索。如病人乳头溢液并触及小肿块,则95%的可能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也有的病人扪不到肿块,仅在乳晕区触到几个点状结节,实则为病变所在部位。按压乳晕处的肿块,可见血性液自相应的腺导管的乳头流出,由于肿块主要是乳头状瘤出血淤积而成,肿块往往在按压后变小或消失。因此在体检检查时应轻轻按压肿块,以便留下部分血液,在手术时可根据乳头出血的相应乳管作标记,行乳房区段切除。

一。病人就诊时主诉乳头溢出血性或棕色浆液性液体,时有时无,具有间歇性。在乳房内可触及小肿块,可因挤压液体排出,肿块缩小或消失。体格检查时在乳晕内可扪及直径1cm左右的结节样肿块,伴有压痛。检查时用食指缘,沿乳管走行方向,自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压,按顺时针走行逐一按压,可避免症状、体征的遗漏。可在相应的乳头输乳孔处,见到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流出(图5)。根据这些特点,临床诊断多不困难,对可疑病例可采用以上方法检查确定诊断。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均需手术治疗,术前先在溢液的导管开口处注入2%美兰溶液行导管造影,以便术中辨认受累导管。或术中用细针插入溢液导管作引导。术前两天不要挤压乳房,以免导管内积液排尽,术中不易辨认溢液导管。介绍两种手术方式:

1.乳房区段切除术 适宜于单管溢液的乳腺内乳头状瘤。切除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注意切除范围要够,不要留下病变,以免复发。

2.经皮下乳腺切除术 适宜于多管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临床仅有乳头溢液,而未扪及乳内肿块;术前不能病变定位,术中又不能找到病灶;对年龄较大,溢液细胞学检查疑为恶性者,可行经皮下全乳切除术或乳腺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癌,再行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

以上就是对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症状及治疗作以简单的介绍,通过阅读发现传统的治疗技术副作用明显,而且治疗手段单一,使患者不甚苦恼,有没有新的肿瘤治疗技术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及治疗后的副作用呢?下面就为您介绍CLS最新生物细胞治疗技术。

CLS细胞疗法的应用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配合放化疗使用效果更佳

CLS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CLS细胞疗法是目前国内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为治疗肺癌肝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白血病肾癌胃癌等肿瘤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以上就是笔者对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基本介绍,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该病症有个基本的了解。尽量避免发生该疾病。本网站中还有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养生疗法,希望读者借鉴参考。

(编辑:

李敏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