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假期小儿气管异物伤害
瓜子、花生米、骨头、软糖、玉米、话梅核、黄豆……这些排列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室办公桌上的小物品,居然都是从小朋友的气管里取出来的。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冬梅介绍,每年因气管、支气管异物来院就诊的患者都很多,其中去年市一医院儿科就急救收治了29例小儿气管异物。而春节又是一些意外伤害和疾病的高发期,今年年初三至今,市一医院也已收治了4例患儿。
气管异物症患者多为儿童
李冬梅告诉记者,气管异物伤害的病症大多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磨牙还未长成,无法将较硬的食物完全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发生气管异物伤害。患儿发生气管异物伤害常伴随脸色憋得发紫、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昏迷、窒息,危及生命。
有不少家长还认为孩子气管被卡后,如果能很快恢复常态,就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其实如果异物较小,进入支气管,孩子剧烈咳嗽、憋气、呼吸困难的症状在短时间内可以好转,但随后几天便会出现发热、咳痰、肺部感染等症状。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也容易被家长忽视。如接诊的也有成年人病例里,就有从气管内取出存留时间20年以上的金耳坠等异物。
儿童应避免边玩边吃东西
今天春节假期市一医院接诊了一位气管异物的3岁小女孩。事发当天,她抓了3颗红瓜子塞进嘴里后,便跑到院中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忽然炮竹声响,惊吓了小女孩,她不慎将一颗瓜子吸入气管。送到市一医院后,风险比较大,医生为小女孩的手术实施了全麻气管异物取出术,但由于救治及时,红瓜子被顺利的从小女孩的气管内取出。
李冬梅说:“如果小儿边吃边玩时,最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吃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品。家长给幼儿进食时,应保持小儿安静,不宜在进食时逗笑玩乐,尤其不应给哭吵的小儿强行进食。同时,尽量避免直接进食整颗圆形食物,譬如可将整颗花生米捣碎后,每次少量进食。给2岁以下孩子喂水果,可将水果榨汁或捣成泥。同时要引导已经具备一定辨别能力的孩子不要吞食异物,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并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和保护。”
气管被异物伤害的抢救措施
李冬梅介绍,如果幼儿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应怀疑气管异物。即使短期应激反应平息,家长也应在之后几天内保持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间断性的咳嗽、发烧或气喘,则应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异物进入气道。若怀疑有异物吸入,应立即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并到医院喉科就诊以便及时取出异物。
一旦幼儿发生气管异物,可立即向患儿口腔内伸进食指或牙刷柄之类的东西,直达咽部,刺激、诱导其咳嗽、呕吐,以利于异物排出,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
家长还可以提起幼儿的脚裸,并用膝盖顶住幼儿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能使异物咳出。(韶关日报记者 赵晓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