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胆囊癌发病源于胆结石
本报讯 (记者姜凝)记者昨天从“2013年天津市胆道系统肿瘤防治宣传周”上获悉,本市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市肿瘤医院今年至目前已收治170名患者,但在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足40例。胆道恶性肿瘤现已同胰腺癌一样被医学界称为“癌中之王”。专家提醒,不吃早饭和不定时吃饭、营养过剩以及肥胖、女性、40岁以上、有家族史者的“4F人群”是胆道系统肿瘤的高危人群,更应警惕发病。
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教授介绍说,约70%的胆囊癌患者发病与存在胆结石有关,多数胆囊癌患者发病时超过50岁,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3至4倍。这主要归结于胆结石的存在常会引起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感染而容易使细胞增殖调控紊乱,从而导致癌症。但临床发现,市民对胆结石易引发胆囊癌这一高危因素存在认识误区,要么对结石不闻不问,要么发现结石后急于一切了之。在结石直径小于2.5厘米、胆囊功能正常且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一般定期随访即可。患者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在排除胃肠道其他疾病后,应考虑采取手术治疗。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营养过剩,经常高胆固醇、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是目前公认的胆道系统肿瘤高危因素。此外,“fat(肥胖)”、“female(女性)”、“forty(40岁以上)”、“family(家族史)”的“4F人群”,更应警惕胆道系统肿瘤的发生。
宋天强提醒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萎缩性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等患者是该病高危人群,定期监测是提高胆道恶性肿瘤早期检出率的关键。一般来说,患胆结石、胆囊息肉者尤其长期患病者,至少每年要做一次B超筛查,以尽早发现胆道内病灶。若胆囊息肉病变小于1厘米、息肉多发、B超检查未见明显增大,则需每6个月B超复查一次。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