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预测及预防
关键字:动脉硬化 心、脑血管病 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变厚并且失去弹性,它是引起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及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这两种病的总死亡率超过癌症,占各种病因死亡率的首位,是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世界著名法国医学家卡萨尼斯的名言“人与动脉同寿”是有道理的;我们发现如果动脉一直保持良好状态,人就可以健康长寿。因此,预测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维护人们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遗传基因不好,我母亲在49岁时便因脑中风而逝世;我又在45岁时开始得高血压病,工作性质又属繁重的脑力劳动;因此我预感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是威胁自己健康的首要因素。所以我从年轻时便开始收集各种预防动脉硬化的有关医学资料,从中获取了很多防治知识并几十年一贯地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动脉硬化的措施。今年我已75岁,虽仍患有高血压病,但没有任何并发症;最近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别的毛病,进行眼底检查只发现轻微的动脉硬化;医生得知我已得高血压病30多年而动脉硬化如此轻微都感到惊讶。退休后的十多年来,我为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非标准设备设计手册》编写和审核稿件近100万字,在各种全国性杂志上发表十多篇较有创新见解的科技论文,为社会上设计了近十项较复杂的机械设备,是我一生中事业上收获最丰硕的时期;这说明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并未衰退,没有老年痴呆的迹象,脑动脉硬化也不严重;我现在打乒乓球能连续打九局不觉得累,一口气上五楼不气喘,这说明我的心脏供血良好,没有心血管硬化的明显迹象。以上情况也说明我的预防措施是很有效的;故将有关知识在此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质超过正常范围;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更易引起动脉硬化。总胆固醇影响的评分随着年龄而变,它可由表1查得。胆固醇都包含在脂蛋白中,脂蛋白可分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两种。前者的作用是将胆固醇运送并沉积于动脉壁上,损伤动脉壁,进一步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流不畅,最终发展成动脉硬化,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有害胆固醇;后者的作用是收集动脉、细胞内及细胞表面多余的胆固醇将其运回肝脏,从而抵消有害胆固醇的坏作用,所以被叫做有益胆固醇。因此,还要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多少对由表1查得的分数乘以一个修正系数才能得出胆固醇影响的最后评分。该修正系数可由表2查得。
从以上预测动脉硬化危险性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为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除不吸烟及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糖尿病外,更重要的是应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因为它的影响评分在总分中占的比例最大。从以上预测过程中也可发现,对胆固醇评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前面的计算实例中,某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若降到0.79mmol/L,则修正系数可高达1.82,那么他的总分将高达64.14,其患动脉硬化症的危险性将几乎是百分之百。因此我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及自己的经验在下面谈谈总胆固醇的合理水平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知识和措施。
胆固醇虽然是引起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守护神,没有它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它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在体内经代谢后转化成孕醇酮,再由孕醇酮进一步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可调节三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此外,国内外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癌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认为低胆固醇血症与癌的发病率增高有关。另据美国专家对35万患者6年随访发现,胆固醇低于4.41mmol/L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最高,因为胆固醇过低可使细胞变脆,血管壁易破裂;因此胆固醇过低也是一个不祥之兆。专家们认为胆固醇水平维持在4.41~6.1mmol/L之间,最为适宜,有益于预防癌症及动脉硬化。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胆固醇适当高一些反可降低评分,反而可降低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故他们可保持适当高一些的总胆固醇水平。研究还发现,在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性时,不仅要看总胆固醇浓度,更重要的是看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比值,正常人的比值LDL/HDL应小于4,当其值大于4时,冠心病发病率可高达83%。保持总胆固醇合理水平的方法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基本相同,它将在后面一同介绍。
调查发现,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毫无例外都经常劳动或运动,没有一个懒汉是长寿的。调查还发现,经常参加跑步、步行快走、游泳、球类活动、骑车等运动的人,与很少参加运动的人相比,不仅血中总胆固醇水平较低,而且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
要使运动达到降低胆固醇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并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运动的频度可因人而异,但每周至少要运动3次,最好渐渐增加到每周5次,每次运动时间建议保持在20~4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可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数来估计;参加运动的成年人的运动心率一般要求在最大心率的70%~80%,达到这个水平时一般要伴有轻微的气喘和出汗。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其数值可由表6查出。
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主粮应粗细搭配,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适当摄入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品,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食物要多样化,不要偏食,每次吃七、八成饱。这样可使血液保持适当的酸碱度,保持适当的体重(体重减轻本身也可使体内胆固醇减少),并可降低胆固醇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还可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及癌症的发病率。营养学家建议,正常人每天应摄入禽畜瘦肉50~100克,豆制品50~100克,鸡蛋1~2个(血中胆固醇水平高的人以控制在每周2~3个为宜),牛奶1杯,新鲜蔬菜量应大于400克,水果应大于200克。油脂每天的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因别的食物也含有油脂,所以烹调油以不超过25克为宜。很多过分在意胆固醇的人不吃鸡蛋是不可取的;因鸡蛋是人体极佳的蛋白质来源,其中还含有胆素和卵磷脂,能使血中胆固醇和脂肪的颗粒变小,从而不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不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禽畜肉中的脂肪中虽然胆固醇含量很少,但甘油三酯含量却很高,它可以使胆固醇含量增加,特别是可以使LDL(有害胆固醇)增加,使HDL(有益胆固醇)减少。因此应尽量少吃动物油;国外一些大型的持续多年的研究观察发现,这样可使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53%,女性下降34%。应当指出,源自动物的蛋白质千万不能摄入过量。墨西哥伊比利亚美洲大学的营养专家最近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说,过量食用动物蛋白质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约提高3倍,还可使人的心理出现不良反应,并有可能使肝、肾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天津某医院发现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经随访得知,他们大都是老板、经理一类酒席应酬特别多而运动又很少的人物。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时,很多美国兵因摄食肉类过多而在20多岁时就患上了心脑血管病。由此可见,过量摄入动物蛋白质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人走另一个极端实行完全素食,这也是不可取的。我发现很多工资收入低,家庭负担重的人,容易患脑中风,这可能和动物蛋白质摄入过少有关。我母亲49岁时便因脑中风而逝世,其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家庭贫困长期极少摄入动物蛋白质。
应该指出,动物蛋白质中以鱼类为最佳。它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世界上冠心病发病率最低的爱斯基摩人以捕鱼为业,虽然也食用较多海豹、海狮等海兽的肉和脂肪,但因常食鱼类,所以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欧洲人高得多。因此建议正常人每周至少应吃两次鱼,最好每天吃鱼。
最后我想对饮酒问题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在年轻时发现身边接触的很多高龄老人都有饮酒的习惯,所以我在40岁以后便开始少量饮酒。上世纪80年代国外陆续有消息报导,适量饮酒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经研究也发现,不论年龄大小,饮酒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饮酒组;所以更增强了我继续饮酒的决心。随后很多资料报导国内外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都有饮酒的习惯。法国人和美国人在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上都差不多,主要差别是法国人多喜欢喝葡萄酒,法国人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比美国人低得多的事实也说明适量饮酒是有好处的。我现在已连续饮酒35年以上,每七至十天饮50度白酒500克左右,从不间断,从不过量和醉酒。我现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动脉硬化较轻微,可能和这种适度饮酒的习惯有关。但应特别指出,大量饮酒会损害人体的一切细胞;可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使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如果经化验得知自己总胆固醇过低,不能单靠食用高胆固醇食品来提高,因为我们体内的胆固醇仅20%来源于食品,而80%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多摄入肉类脂肪、牛奶及奶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可提高总胆固醇值。因此,总胆固醇过低者应适当多摄入此类食品,但应同时多食用鱼类,从而使高、低密度脂蛋白一同提高。
如果经化验后发现血中总胆固醇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过低,经过运动及饮食调养仍未好转时,则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降胆固醇的药物种类很多,现在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的药物以供参考。
①非诺贝特它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和有效的降脂药之一,对降低甘油三酯特别有效。服药后可平均降低甘油三酯40%~56%,降低总胆固醇22%~23%,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5%。它副作用不多且价格便宜。
②吉非罗齐它对各型高血脂症均有效。一般能降低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0%~50%和10%~20%,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5%~25%。1988年赫尔辛基心脏研究所完成了著名的为期5年的吉非罗齐对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结果与用药组相比,用药组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了34.0%,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26%。
③必苯扎贝特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特别对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者,高密度脂蛋白可增加达70%。
对动脉硬化危险性较大的人,服用保护靶器官的药物也是一种较好的措施。我在1987年在青岛疗养时,经脑电图及脑血流图检查发现,我有脑血管硬化的可疑迹象,当时我还发现有脑血管硬化的前兆现象。医生给我开了名叫脑益嗪(又名桂利嗪)的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硬化的药,服用以后感觉效果不错。所以坚持服用至今已整十七年,现在脑血管硬化的前兆现象都消失了。另外我从有关医学资料得知,服用维生素E可防癌、防血管硬化和延缓衰老,维生素C也有抗衰老的作用;所以我服用这两种药也已十多年了。我现在血管硬化仍很轻微也许和服用这几种药很有关系。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睡眠超过十小时对健康有害,会增加死亡率。根据我的观察和体验觉得只要不是病态的嗜睡,增多睡眠时间至少对老年人是有益的。我们知道较长的睡眠时间能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而精神压力过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剌激肾上腺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压及胆固醇增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我有一位同事,年龄和健康状态都与我差不多,后来因为焦虑而严重失眠,结果不到两年就因心、脑血管病一齐发作而逝世;由此可见,缩短睡眠时间有可能加速动脉硬化。大家知道,人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生命就要结束;而较长的睡眠时间能使人心情安详镇静,并减缓体内的新陈代谢及细胞分裂的速度,从而延缓衰老。重体力职业运动员往往因新陈代谢旺盛而短寿;乌龟行动和新陈代谢极其缓慢,其寿命往往长达数百岁;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可能都是上述道理在起作用。伦敦一所大学的生理学研究人员发现,7点20分之前起床的人,皮质醇分泌明显高于晚起的人,而且整日维持高水平;皮质醇是一种激素,体内含量过高时会加速人体衰老,有损人体健康;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为此而推迟上午的上班时间。另据报导,前苏联高加索及阿塞拜疆地区有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表中安排的睡眠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张学良先生在98岁时有记者问他有什么健康秘诀,他说“没有别的,主要就是散步和睡觉,9点起床11点又睡,你看浪漫不浪漫”。由此可见,较长的睡眠时间对老年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因长期服用有催眠作用的降血压药,睡眠时间达9~10小时已有十多年了,但并没有睡出毛病来,这可能也是我至今血管硬化较轻微的原因之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