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老年应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

发布日期:2014-10-21 03:00:39 浏览次数:159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中老年朋友的一种常见病,男性又明显高于女性。由于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不引起患者的注意,忽视了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危害等同于高血压糖尿病,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老年应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病率日益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有统计显示,40-50岁的男性每年0.3%的人群新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75岁以上老人这一数值则增至1%。澳大利亚的一项人群普查结果显示,65-69岁的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为10.6%,而75—79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则高达23.3%。美国一项人群普查显示症状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合并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患病年龄更小、病情进展更快。

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走了一段时间路就会觉得小腿肚子疼得难受。有人认为是受凉,有人认为是缺钙,还有人认为是骨科疾病。到医院骨科跑了一趟,却没查出什么毛病。其实,这是由于人们对一种叫做“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存在误区而引起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它病混淆,所以常会被病人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误诊误治,延误了自己的病情。一旦进入晚期,脚上即使破了一点皮,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最终只能截去坏死肢体,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医学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有心血管病、脑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中老年患者,当出现下肢酸痛、抽筋、行走不利等症状时,应当首先排除临床最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引发的下肢动脉闭塞症。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彩色多普勒、下肢脉波图和血液生化学、血液流变学、血管分子学检查等,外周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

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局部血供不足所致,随着缺血的严重,症状会进一步的加重,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肢体出现麻木、发凉、怕冷的症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缺血进一步的加重,静止的时候也会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静息痛,患肢会出现营养障碍,当组织缺血严重到组织不能获得维持活力所必需的氧含量时,肢体出现坏疽,严重的话,患肢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资料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年的死亡率为10-15%,“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死亡率为30%,而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患者,其5年死亡率高达70%,重患1年的截肢率达30%。因此,中老年朋友,一旦身体出现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要高度的重视,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诊治,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渐进性、逐步加重的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而且病情的发展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治疗宜个体化。“中西医结合、动静脉联合给药法”是山西益康脉管炎医院的专家组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专业治疗动脉硬化的等动脉性疾病的方法,该疗法在中医辨证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通过动脉和静脉联合给药的方法,大大的缩短了疗程,具有活血化瘀、溶栓、稳定斑块、建立侧枝,改善肢体供血的功效,不手术,安全,费用低,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好的方法

中老年应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家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给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我们加强重视,一旦出现了早期的一些症状,及时的去医院检查一些周围血管,争取及时的发现疾病,及时的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