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慎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发布日期:2014-11-22 21:09:38 浏览次数:1595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常见症状?

很多中老年人经常会有行走后腿脚酸痛情况,也许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年岁大了嘛!可是你知道吗?这种酸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常与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伴发,故有较高的死亡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疾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该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中晚期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因本病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因为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下肢远端缺血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如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不困难,一般说,年龄大于50岁,根据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的病史,体检发现下肢远端皮温低,股动脉、腘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体征,如踝/ 肱质数小于0.8,即可诊断。但如要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则可行CTA或MRA检查。

如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与大多数疾病一样,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也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动脉硬化狭窄的早期可通过抗凝、祛聚或扩血管药物治疗,促进血液流动,纠正组织缺血,同时可采用适当的步行锻炼增强下肢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并且促使闭塞动脉周围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开放,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一旦疾病进入静息痛或者足坏疽阶段,病人则应尽早到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处诊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目前,手术方法包括以人工血管替代闭塞动脉的传统手术和腔内血管重建术,其各有适应症,而后者又以微创的特点成为血管外科发展的方向。但总体来说不论哪种手术方式,目前的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所以尽早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蛛丝马迹,早期诊治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已使用微创的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手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达20余人,治疗最长闭塞段达30公分,最远达到足背上小动脉,患者最大年龄达到90岁,无论治疗效果,病例的难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