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同样危险
周围动脉疾病是指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系统疾病,包括颈动脉、四肢动脉和内脏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周围动脉疾病,其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下肢动脉狭窄引起的跛行和坏疽是导致老年人伤残的重要原因。目前,下肢动脉硬化已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要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关键是提高知晓率,重视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早期检出。
识别高危人群: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1项或多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凝状态等);年龄50~69岁,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吸烟或糖尿病);年龄超过70岁;已知有冠状动脉、颈动脉或肾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运动后,下肢疲劳症状明显或下肢有难以愈合的伤口。
做相应检查: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有3条:①有下肢症状(下肢皮肤和趾甲有慢性缺血体征,如苍白、低温及溃疡: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足部皮肤紫绀等)、股动脉闻及杂音、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②静息踝肱指数或运动后静息踝肱指数下降20%;③超声多普勒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静息踝肱指数是快速、有效的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确诊方法,可用于人群的普查。具体方法:用袖带血压计分别测定双侧肱动脉和双侧踝动脉收缩压,并将踝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发现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并不难。一旦诊断成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如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最大限度延缓病变进展。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