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保胆取石胆囊结石患者的新希望

发布日期:2014-11-10 18:31:54 浏览次数:1595

2007年,在首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学术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会长冷希圣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组长董家鸿教授等在大会上共同商讨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疾病的趋势。已故的中国科学院裘法祖院士特地为大会题词“重视胆囊的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会上,公布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制定的《微创保胆取石(息肉)的技术操作规范》,得到了与会专家及代表们的一致认可。该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公布为全国的微创保胆技术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京都医院、京都结石病研究院顺应时代潮流,在华中地区积极开展“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为推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7旬老爹深受无胆之苦

坚决不让女儿步他后尘

日前,从新西兰归来的李女士在武汉京都医院、京都结石病研究院采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成功取出体内胆囊结石,而且保住了胆囊。之后,在李女士体内“作怪”近2年的结石彻底消失。笔者见到在手术室外等待的年近七旬的李女士的父亲时,他喜笑颜开,称自己是几十年外科医学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同时,也向笔者讲述了女儿结石背后漫长的求医故事。

原来2个月前李爹爹来到武汉京都医院替女儿求医咨询,李爹爹告诉医生说自己也曾是胆囊结石的受害者,25年前因胆囊结石而切除了胆囊,他深深体会到胆囊切除后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稍微油腻的东西都不敢吃,经常腹胀、拉肚子。后来询问医生才知道,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后的确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造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易继发胆总管结石,另外胆囊切除术后肠癌发生率较未切除者高45倍。半年前,他得知在新西兰留学的女儿也患上了胆囊结石,医生建议胆囊切除,因为自己深知失去胆囊后的痛苦,李爹爹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切除胆囊,当得知武汉京都医院、京都结石病研究院开展“三镜联合保胆取石”,便慕名赶来咨询。

留外学子成功保胆

见证取石技术发展史

武汉京都医院、京都结石病研究院肝胆结石专家沈章义告诉他,很多胆囊结石患者,虽多年饱受病痛折磨,但是仍不愿进行手术治疗,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怕胆囊切除会对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胆结石患者一直在要胆还是要健康之间徘徊,举棋不定,既给身体带来了伤痛,同时也延误了病情。而如今,保胆取石术的出现,为胆囊结石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在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当代,对于患者的胆囊功能保护,保胆取石术无疑是沙漠中的绿洲。

李老爹激动地将这一喜讯告知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让她抽空回国,趁着胆囊功能还未遭到破坏之前赶紧手术,保胆的成功率会比较高。5月中旬,李女士回国来到京都结石病专业医院接受“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治疗。术中成功取出20多颗形状、大小规则的胆囊结石,并成功保住胆囊。手术室外、李老爹激动的握住沈主任的手,感叹要是25年前有保胆取石技术就好了,他也不用遭受“无胆之苦”了。

近100多年里,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胆囊为主。随着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应用,通过内镜技术将医生的视野放大,借助纤维胆道镜将胆囊腔内情况一览无遗,切除胆囊已不是治疗胆结石的最佳方法。现代外科的治疗目的,不是单纯切除人体器官治疗疾病,而是向最大限度保住人体器官、恢复人体生理机能方向发展,尽可能为患者留住身体器官就成为了必然,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微创外科理念。故医学专家呼吁:“保胆取石”手术应重视,取净结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发挥胆囊在人体内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功能。

武汉京都医院、京都结石病研究院大胆突破创新,创造性地利用WOLF硬镜、Olympus纤维胆道镜、腹腔镜优势互补式首创了“三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弥补了目前微创保胆取石术单一器械设备的缺陷,可以处理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胆囊结石。在彻底取净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功能。整个手术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

专心是对事业精益求精的执著,它体现在医疗技术的娴熟、医疗团队的强大,以及医疗设备的精密上。只有专心,才能攀登医疗事业的高峰。

【专家档案】

沈章义湖北保胆取石第一人

武汉京都医院肝胆结石主任,京都结石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与伦敦英国皇家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结合自己对胆囊手术多年经验,吸收改良了“保胆取石”手术,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成功完成“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等手术3000余例。

杨杨与专家共同在楚天都市报接听咨询电话:027-8856839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