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
概述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以牙龈组织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牙龈病变。 与药物性牙龈增生相关的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大仑丁)、环孢素和硝苯地平(心痛定)类药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再加上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更易诱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研究表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使细胞合成蛋白和胶原的能力增强,而细胞分泌的胶原酶活性却降低,导致胶原的合成大于降解,纤维组织增生(彩图5-5)。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多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硝苯地平为钙通道阻断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目前,对后两种药物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也是通过影响胶原酶的合成和降低胶原酶的活性来诱发药物性牙龈增生。
药物性牙龈增(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是指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
临床表现 1.牙龈增生开始于服药后1~6个月,增生部位起始于龈乳头和边缘龈,好发于前牙区,特别是下前牙。 2.初起龈乳头和龈缘呈小球状突起于牙龈表面,继之增生扩展至全口牙龈,严重时甚至波及附着龈(见彩图5
5)。龈乳头呈结节状、桑葚状、球状增生,牙龈表面分叶状,增生的牙龈多呈淡粉红色,质地坚韧,弹性下降,探诊不易出血。 3.严重者牙龈增生可超过耠平面,影响进食,口腔自洁作用差,菌斑滞留、口呼吸等局部因素又可加重牙龈炎症,牙龈色红,易出血。 4.病程较长者,由于增生牙龈的挤压可致牙齿松动和移位,多见于上前牙。 5.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无疼痛。 6.牙龈增生只发生于有牙区,拔牙后,增生的牙龈组织自行消退。
鉴别诊断 药物性牙龈增生应与以下几类表现为牙龈增生的牙龈病相鉴别: 1.增生性龈炎 无长期服药史,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多为青少年,纤维性增生程度较轻,多局限于前牙唇侧,局部炎症明显。 2.牙龈纤维瘤病 多为遗传性,具有家族史,但无长期服药史。牙龈组织增生的范围较广,可涉及附着龈,增生程度也较重。 3.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肥大 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4.浆细胞性龈炎 牙龈组织除了典型的增生炎症症状以外,牙龈表面多呈分叶状或结节状,病理检查可见结缔组织中有大量呈片状浸润的正常浆细胞。
治疗措施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1.停药或换药 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在不影响患者原有疾病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停药或换药,这是控制药物性牙龈增生最根本的方法。 2.口腔卫生宣 教指导患者严格控制菌斑,以减轻服药期间的牙龈增生程度,减少并避免术后复发。 3.牙周基础治疗 通过龈上洁治术和必要的龈下刮治术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 4.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伴发炎症者,可用抗菌或抑菌药物做龈袋内冲洗、袋内置药或涂布等方法进行局部的药物辅助治疗以减轻或消除炎症。 5.手术治疗 经以上积极治疗后,牙龈增生不能完全消退,在患者全身疾病稳定的情况下可考虑行牙龈切除及成形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