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唇炎2例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3年7月~2003年1月对腺性唇部小涎腺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为了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对其诊断标准的统一和病因的澄清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院收治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例1,女,36岁,主诉下唇有多量粘稠分泌物排出6个月,夜间分泌量更多,严重时影响睡眠,唇部瘙痒不适。查:下唇肥厚突出,表面覆盖黄色痂皮、唇红部有多数扩大之粘膜,腺管口肿胀,触之有多量粘稠透明的液体排出。患者全身状况尚好,于1994年5月来我院以“下唇腺性唇炎”诊治,局部应用1‰雷佛奴尔湿敷,肤轻松软膏涂布交替使用两种药,1日3次,口服氯化喹啉0.25g,1日3次,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药物及支持疗法。第一次复诊痂皮大部分脱落,渗液减少,第二次复诊全部消失,渗出停止,下唇仍较肥厚,患者3个月后复查,除下唇稍肥厚外无其他不适。
例2,女,42岁。因下唇肿胀,干燥结痂8个月就诊。拭去结痂,发现下唇糜烂,有少数扩张之粘膜腺管,触之有少量渗液。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临床诊断“腺性唇炎”,唇局部应用1‰雷佛奴尔棉片湿敷,1日3次,服维生素A及维生素B、C,共来门诊治疗3次。痂皮全部消失,无糜烂,但下唇仍肥大,粘膜腺管口仍稍有扩张。
腺性唇炎的疗法甚多,但至今尚无特殊疗法,如:1‰雷佛奴尔棉片湿敷,局部涂敷肤轻松软膏,氯化喹啉口服,放射疗法(磷 32 )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国外学者提出外科手术疗法,并确信作唇切除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我们主要采用1‰雷佛奴尔局部湿敷。配合全身支持疗法,获得满意疗效。
腺性唇炎的特征是唇部涎腺由轻微肥大到严重肿胀,并渗出粘稠液体,有时量较多,干燥后结黄痂,有时甚厚,多见于下唇肥厚的程度不等,有时比正常唇部厚一倍。小涎腺增殖的原因至今尚未阐明,各家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对光化暴露的反应,口腔不结等。国外Oerver报道18%~35%的鳞状细胞癌与腺性唇炎并发,故对此病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