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炎
临床表现:
1.病状 多数病人均系双眼(少数也可为单眼),突然发生视力模糊,一两天内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全无光觉。发病同时或发病之前,可因视神经的肿胀影响了肌肉圆锥附近眼肌的肌鞘而产生眼球后部胀痛或眼球转动时球后胀痛等感觉。少数患者感头痛、头昏,但多无恶心及呕吐。
2.体征 外眼一般均正常,但瞳孔有不等程度的散大;双眼无光觉者其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光反射完全消失;视力严重障碍者,瞳孔的光反射明显减弱或迟钝。单眼患者,患侧瞳孔可有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Marcus Gunn征)。
眼底检查:视盘充血、边界模糊,随之视盘发生水肿。但水肿程度一般较轻,隆起度多不超过2~3屈光度,视盘周围的视网膜也有水肿。视网膜静脉充盈、曲张,动脉一般无明显改变,有时可见视盘周围有少许小的火焰状出血,渗出较少。有些患者水肿不仅限于视盘及其附近的视网膜,整个眼底后极部视网膜都有明显水肿,呈灰白色,反光增强,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neuroretinitis)。有些病人在视盘附近或眼底后极部的后玻璃体处,有一些炎性细胞存在。
晚期视神经发生继发性萎缩时,视盘颜色转淡,动脉变细,视网膜上并可有色素沉着。这些变化,在发病后2~3周就可能开始。
鉴别诊断:视盘炎应与假性视盘炎相鉴别,后者视盘虽也较红,并稍隆起,但多不超过1~2屈光度,这种情况终身不变,且无出血及渗出。视力正常或经矫正后正常,视野正常,生理盲点不扩大。
视盘炎与视盘水肿的鉴别诊断在于后者多有头痛、呕吐等历史;即使视盘水肿高达6~9屈光度,其视功能多正常,或有特殊性的阵发性黑矇的历史。眼底出血较常见,渗出也常见到。生理盲点扩大而周围视野正常。视盘炎的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影像与视盘水肿很相似,不能根据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影像来区别视盘炎与视盘水肿。
治疗:视盘炎的治疗主要是除去病因,及时而且迅速的给予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大剂量的维生素B族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不少病人在发病后2~6周,即使未给任何治疗也可以自行缓解,视力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在解释疗效时,应十分谨慎。
国外经多中心、大量病例的统计和长期随访,认为视神经炎无论治疗与否,其长期疗效并无差异。因此国外很多医生对视盘炎均不给任何药物,要给药就静脉给以甲泼尼龡1g/d,连续3天,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mg/(kg·d)连服11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