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日期:2014-10-31 17:16:19 浏览次数:1595

远视眼的症状 与年龄的关系密切。①6岁时,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因为调节幅度很大,近距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科,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内斜。②6-20岁时,近距阅读需求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③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病人老提视提前出现,这是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④40岁时,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与远视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

(1)屈光性弱视: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未在6岁前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这类弱视可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给予适当视觉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内斜:①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当调节发生时,必然出现集合。调节所诱发的集合的量取决于患者的AC/A,AC/A因人而异,远视者通常较高。②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视力,在远距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陷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3)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经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化正视眼短些。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出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从眼轴的长短来看几乎都是远视。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之后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也慢慢增长。待到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者接近于正视。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因而到成年时仍保持婴儿或幼儿的眼球轴长,称为轴性远视眼,反之发育过程即成近视眼,真正屈光度为零的正视眼是少数。

一般来说,人类远视眼眼轴较短的程度并不很大,很少超过2mm。按照眼屈光学计算,每缩短1mm约代表3D的改变,因而超过6D的远视是少见的,但也有高度远视眼,并且有的眼睛虽不合并其他任何病理性变化,也会高达24D。在病理性发育不正常中,例如小眼球,其远视程度甚至还会超过24D。

眼的前后轴变短,亦可见于病理情况眼肿瘤或眼眶的炎性肿块,可使眼球后极部内陷并使之变平;再者球后新生物或球壁组织水肿均可使视网膜的黄斑区向前移;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可以由视网膜剥离所引起,这种剥离所引起的移位甚至可使之触及晶体的后面其屈光度的改变更为明显。

远视眼的另一原因为曲率性远视。它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称为曲率性远视。角膜是易于发生这种变化的部位,如先天性平角膜或由外伤或由角膜疾病所致。从光学的理论计算,角膜的弯曲半径每增加1mm可增加6D的远视。在这种曲率性远视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完全球形几乎都合并有散光

第三种远视称屈光率性远视。这是由于晶体的屈光效力减弱所致,系因老年时所发生的生理性变化以及糖尿病者在治疗中引起的病理变化所造成;晶体向后脱位时也可产生远视,它可能是先天性的不正常或眼外伤和眼病所引起;另外在晶体缺乏时可致高度远视。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A、远视眼也是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造成的,是一种病态,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