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颞叶癫痫应该做哪些检查

发布日期:2014-11-30 13:00:34 浏览次数:1595

③)Cr(肌酸),后两者在胶质细胞中含量较高,可作为神经胶质增生的标志,临床上常用NAA与Cr或Cr Cho的比值作为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在正常的灰质,多以0.6为正常标准,用NAA/Cr Cho值对颞叶癫痫进行定侧诊断的敏感性达75%~88%,比MRI和PET更敏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有助于颞叶癫痫的定侧,并能测出痫灶和其脑重要功能区的部位,有人认为fMRI可以代替经典的颈动脉Amytal试验,减轻病人的痛苦,核医学仪器的迅速发展,已经能够三维显示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及多种受体的分布,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SPECT研究证实癫痫发作间期痫灶呈低灌注血流,发作期痫灶血流灌注明显增加,颞叶癫痫病人在发作期97%呈异常脑血流高灌注,PET常用脑代谢显像-18F-FDG测定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在颞叶癫痫病人,有70%~80%的病人,于发作间期单侧颞叶葡萄糖率降低,发作期呈高代谢状态,这种方法有人认为可以代替深部电极和皮质ECoG的应用,不过PET所见的低代谢范围一般较实际的病变范围要大,它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它是一种分子核医学的高尖技术,并可通过三维重建直观的进行癫痫灶定位,尤其对结构性影像检查阴性的癫痫可做出正确诊断,不过应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一致,其痫灶的定位可靠性就大。

是对本病定测定位的主要手段,一般头皮电极的诊断率只可使1/4病人得到确诊,故应加用咽部或蝶骨电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颞叶癫痫的病人EEG反复多次检查包括发作期与发作间歇期,停药前后,睡眠期或禁睡期,将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在颞叶癫痫浅睡眠状态下记录EEG所发现的颞叶癫痫的异常波比清醒状态可提高达80%。

在一侧颞叶病变引起两侧颞叶异常放电活动屡有报道,这主要是由海马经过边缘系统环路放电扩散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痫灶侧,对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如遇两侧颞叶都有放电,则应在一侧颈动脉注射异戊巴比妥200mg后该侧癫痫放电消失,而另一侧继续存在,更换另一侧颈动脉注射异戊巴比妥进行同上试验,当病侧注药后,则两侧颞叶痫性放电均消失,而对侧注药后只能使同侧消失此乃镜面灶侧,最近有人采用深部埋藏电极,将电极置入杏仁核及海马,进行长时间(几天至几周)检查,可提供最有价值的结果。

术前脑电图评估目前仍然是最重要的癫痫诊断和痫灶定位方法,由于脑电技术的发展迅速,一些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对癫痫灶定位精确度高,又能视频监护和数字图像帧同步,同屏采集及回放,分析系统的无纸脑电图仪已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无疑方便了神经外科医师的工作,但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和分析仍需脑电图医师重视,如对颞叶癫痫病人需加作蝶骨电极和(或)卵圆孔电极脑电图检查,是极其重要的,对于颞叶癫痫病人来说,术前进行视频脑电(VEEG)监测,确定癫痫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检查,另外,在术前评估时,在某些情况下(痫灶不易定位时),需采用有微创的颅内电极植入法记录脑电活动,明确痫灶部位,如植入深部电极(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或将钉状电极植入于硬膜外,或将条状电极或网状电极植入于硬脑膜下,应有选择地采用该项检查,精确地测出痫灶的范围和其致痫性,在围手术期(也即开颅手术期间)直接用电极记录脑表面皮质的电活动(ECoG)和直接用徒手插入深电极于颞叶深部的杏仁,海马结构记录有无致痫活动存在,除了明确致痫的神经元外,还能了解手术切除致痫脑组织的界线。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