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

发布日期:2014-11-23 23:17:49 浏览次数:1600

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小儿结核性淋巴结炎都属原发感染。周围淋巴结结核是原发结核早期合并症之一。多数病例发生于结核菌原发感染6~9个月内,一些病例发生于几年以后。传染途径最多为淋巴血行播散,故周围淋巴结结核常涉及多组淋巴结,并常与胸腔或腹腔内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如锁骨上、颌下和颈深部下段淋巴结结核继发于上肺部或腹部的原发结核病灶经纵隔淋巴管向上蔓延所引起。除淋巴血行传染外,少数周围淋巴结结核也可由局部初染病灶引流淋巴管直接蔓延来,如眼、耳、鼻、咽以及扁桃体有初染结核病灶时,颈淋巴结可肿大。局部原发灶不易被发现,或短期即消失,而颈淋巴结结核可长期存在。颈淋巴结结核所以常见,可能与口腔及咽部黏膜下淋巴网特别丰富有关。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对颈淋巴结潜伏结核病灶的恶化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低热外,缺乏全身症状、体征。病初淋巴结增大,较硬,无痛,互不粘连,可以移动。通常为单侧,但由于在下颈部和胸部淋巴血管网交叉引流,可双侧发生。随着感染进展,多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块,或与皮下组织相粘连,极易发生干酪样变。颈双侧多个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可使颈部变粗似牛颈。干酪坏死液化后形成冷脓肿,触诊时表面有波动感。冷脓肿破溃干酪液化物质排出后可形成管,愈合慢,最后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瘢痕。当瘘管长期不愈时,经常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排出,日久可引起附近皮肤并发瘰疬性皮肤结核。约70%病例胸片正常。

患儿常呈高度过敏状态,表现为结素试验强阳性反应,常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睑缘炎湿疹结节性红斑等。

有一特殊类型的淋巴结结核称泛发性淋巴结结核,是全身血行播散的结果。全身多组淋巴结同时或相继发生结核。其临床特点为淋巴结快速增大,压痛,有波动感,严重的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热度甚高,常呈弛张型,持久不退,盗汗明显,患儿苍白、消瘦、全身无力,有中等度或严重贫血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结素强阳性反应、身体他处结核的存在、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等不难诊断。淋巴结穿刺发现结核病变或找到结核杆菌可肯定诊断。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