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颅咽管瘤怎么鉴别

发布日期:2014-11-01 06:37:50 浏览次数:1595

(十)颞叶肿瘤 颞叶肿瘤好发于青年人,以脑膜瘤及胶质瘤多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野改变、感觉性失语癫痫发作。颞叶肿瘤由于视放射或视束的受压破坏可出现同向性上象限的视野缺损或同向偏盲。颞中回后部为感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常出现感觉性失语症,表现为病人能讲话,但常出现错误,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有时病人可出现命名性失语症。癫痫发作前多出现各种不同的幻觉,如幻视和幻听等。当肿瘤压迫内囊及大脑肢时则出现偏瘫。个别病人可有共济失调及出现手足徐动症等。脑血管造影显示:颞叶前部肿瘤,在正位像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所形成的V字形的影像。侧位像大脑中动脉向前上移位。颞叶后部的肿瘤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较轻,但常见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侧裂段及床突上段所构成的U字形影像。

(十一)枕叶肿瘤 枕叶肿瘤时,临床上主要有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偏盲或象限性偏盲,同时可有视觉的熟悉不能和幻视。其幻视多不成形,如闪电、火星或圆圈等,并可上下浮动。幻觉也可为癫痫的先兆。在顶枕交界处有一个头眼旋转中枢,此区受影响时出现头眼向病灶对侧转动,与颅咽管瘤易于鉴别。

(十二)蝶骨嵴脑膜瘤 与颅咽管瘤需鉴别者是指发生于蝶骨嵴内1/3的脑膜瘤。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其内1/3的病发率占25%左右。临床上表现为视野缺损、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以及眼睑下垂等。此为动眼神经、视神经及眶上裂受压所致。除此以外,病人常有嗅觉丧失,少数病人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眼底检查可发现病变侧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颅骨平片显示病变侧眶壁骨质密度减低,眶上裂扩大及轮廓模糊,视神经孔常因受压而变偏。脑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近段向后上方轻移位,颈内动脉颅内硬膜外段向后上移位及虹吸段张开。

(十三)鞍区生殖细胞瘤 即异位松果体瘤,占第四位,70%病人年龄分布在7~20岁。多有内分泌障碍,但以尿崩症为突出症状,可伴有性早熟,亦可有视力、视野改变。蝶鞍正常。

(十四)鞍区表皮样囊肿 很少见,尽大多数发病年龄在23~37岁之间,以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内分泌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也很少发生。蝶鞍正常、无钙化,CT扫描示鞍区低密度病灶,CT值多为负值,不强化。

(十五)脊索瘤 多发生在35岁左右,以多条脑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常有钙化,蝶鞍部及斜坡部有明显骨质破坏。CT显示为不规则略度肿块,其中有钙化点,多数不发生强化,少数可有均匀轻度强化。

(十六)鞍区动脉瘤 罕见,多见于中年人,以忽然发病、头痛动眼神经麻痹为特征,蝶鞍一般无改变,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术中穿刺为鲜血,肿物不塌陷。

(十七)视交叉网膜炎 多见于成人,以视力、视野改变为主要表现,视野改变一般无规律,呈不规则变化,视野缩小,一般无内分泌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蝶鞍正常,CT扫描无鞍区占位性病变。

(十八)鞍区蛛网膜囊肿 罕见,以小儿多见,亦可见于成人,主要症状为脑积水引起的颅内高压,可有视力、视野改变,少数病人有内分泌症状,蝶鞍扩大或双鞍底,CT扫描见脑脊液密度的圆形低密度区。

颅咽管瘤与上述诸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以下2点:上述诸疾病除引起与颅咽管瘤类似的表现外,还有其他不符合颅咽管瘤的表现;上述诸疾病和颅咽管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不同。一般来说,通过CT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尽大多数病例可得明确诊断。极少数病例可能需要依靠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始能确诊。以高颅压为主要表现的颅咽管瘤需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以视力、视野改变的需与其他鞍部病变如垂体腺瘤、视神经胶质瘤、鞍区脑膜瘤、颈内动脉瘤及胚组织瘤等相鉴别,由于这些鞍部病变亦可损及视交叉、视神经及视束而引起类似症状;以腺垂体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需与其他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疾病相鉴别。

(编辑: 宛中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