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怎么治疗
引起骨样骨瘤的原因有哪些?什么原因导致了骨样骨瘤?以下就是有关骨样骨瘤原因的介绍:
(一)发病原因
本病因未完全肯定,但有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依据是:
①生长缓慢;
②骨样组织代替了正常组织;
③周围的骨组织毫无例外地呈现结构均匀的硬化;
④大小固定,上述论据被较广泛地公认。另有学者认为是炎症,而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有的认为是血管来源或与动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或为代偿过程。(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 在完整的标本中,肿瘤与周围骨组织分界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直径一般在1cm左右,很少超过2cm,周围组织发生反应性硬化,肿瘤位于其中心,肿瘤的色泽和坚度,随其构成成分而异,当骨样组织占优势时,核心呈棕红色,间或夹杂有黄色或白色斑点,质地为颗粒状或沙砾状,X线检查为一透明区,当核心为密集的骨小梁构成时,则呈红白色,质地坚硬而致密,X线为一密度增深区,肿瘤与周围骨组织有一狭窄的,环状的充血带分隔,周围骨组织一般有反应性骨质硬化现象,尤其是肿瘤发生于骨皮质者最明显。2.显微镜检查 骨样骨瘤巢穴中可有不同成熟阶段的骨质,并有丰富的血管结缔组织基质,有不同比例的骨样组织及新生骨小梁,当核心在肉眼检查外表致密而坚实时,镜下则表现为紧密排列的不典型的新生骨小梁,小梁间有扩大的血窦,新形成的骨小梁每有骨母细胞覆衬,并常有少数破骨细胞。
骨样骨瘤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关骨样骨瘤症状的介绍:
一,临床表现:
本病10~30岁最多见,但也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1,下肢的发病率约为上肢的3倍,发生于躯干骨者较少见,胫骨和股骨最多见,约占病例的一半,其次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二,诊断:
过临床表现,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可以确立诊断,某些病例在特征性的X线表现以前已有长期疼痛,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年轻成人或儿童存在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疼痛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骨样骨瘤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骨样骨瘤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一般均为正常。1.X线检查 典型的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1)长管状骨:位于长管状骨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干上,在骨皮质内有一放射性透明阴影,这一阴影称之为巢穴,巢穴内可以有不同程度钙化灶,巢穴周围是由硬化骨质包绕并伴有骨皮质增厚(图2),这是由于骨膜下及内骨膜新骨形成所致,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同一骨可以有几个骨样骨瘤,每一个骨样骨瘤都有着自己的巢穴,骨样骨瘤周围硬化带的反应范围不一,有时可以将巢穴完全充满,其巢穴是否存在以及其形态应借助X线断层或CT进一步检查,加以确定,在股骨颈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股骨颈的内侧面,巢穴位于骨膜下或骨皮质内,在正常情况下股骨颈内侧皮质较厚,因而如果有轻度骨皮质增厚常使诊断困难,另外在骨皮质增厚并有透光区的部位,应注意与应力骨折相鉴别。(2)腕,跗骨及骨骺:在腕,跗骨以及长管状骨的骨骺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松质中,X线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钙化的圆形病变,而周围缺少反应性骨硬化,这种表现与骨皮质上骨样骨瘤的表现完全不同,在诊断上较为困难,如发生在儿童骨骼尚未成熟者,骨骺部位骨样骨瘤可以造成骨骼发育畸形。(3)手,足部的小骨:在掌,跖,指骨内骨样骨瘤,如位于骨皮质中,其表现与长管状骨所见相同,如果位于骨膜下,则可见到周围骨皮质产生扇贝样改变,在手,足部小骨的骨样骨瘤常伴有软组织肿胀。(4)关节内:如骨样骨瘤发生在关节内,可以造成疼痛,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活动受限,常易误诊为关节疾患,检查中应特别注意。(5)脊柱:由于脊柱的解剖结构复杂,在普通X线片上骨质常被周围软组织遮挡,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症状,因而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的诊断十分困难,其临床表现常为剧烈的放射性疼痛,夜间或活动脊柱时加重,大多数病人伴有脊柱侧弯,称之为疼痛性脊柱侧弯,因此,在脊柱侧弯并伴有明显疼痛时,常认为这是脊柱上骨样骨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当然这一症状并非脊柱骨样骨瘤所特有的,颈椎上的骨样骨瘤则可以呈斜颈,脊柱上的骨样骨瘤很少有神经系统症状。脊柱上骨样骨瘤特点是位于脊柱侧弯的凹侧面,靠近侧弯的顶点,可在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偶有在横突上见到一硬化区,在普通X线片上发现放射线透明的巢穴非常困难,需借助断层或CT检查的帮助,应该强调在脊柱的后部结构上如果发现有一硬化性骨病灶,是骨样骨瘤的诊断重要征象,但是骨转移癌,感染,脊柱炎等也可有这种表现,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皮质骨样骨瘤:
有小的透射线区域,周围是致密骨,病灶位于皮质内,硬化环更明显,骨膜反应或是成层或是实质同源性的,在疾病后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隐蔽。(二)松质骨骨样骨瘤:
最常见于股骨颈,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体,病灶周围常无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环包绕病灶,偶见在远处发生反应性新骨形成。(三)骨膜下骨样骨瘤:
通常表现为骨附近的软组织肿块,最常见于股骨颈的内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区域,系由压迫萎缩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关节时,无反应性骨生成,但可有关节肿胀,充血和疼痛,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的特征,关节两端骨除了明显脱钙外,没有其它改变,有证据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经很长时间。2.核素扫描和闪烁照相 骨样骨瘤病人术前做核素扫描和闪烁照相,应作为常规检查,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由于X线诊断不准确,而核素扫描对病变部位检查敏感,可靠,应用核素扫描可使骨样骨瘤出现双密度征:即在骨样骨瘤的巢穴闪烁活性增强,而在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集聚得较少,这一征象对骨样骨瘤的诊断有帮助。3.CT 一般骨样骨瘤采用普通断层检查可明确诊断,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特殊部位对诊断有较大价值,薄层CT扫描是目前显示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能更准确地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上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
骨样骨瘤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有关骨样骨瘤要做的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景象,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1)慢性骨脓肿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X线片表现为骨皮质局限性缺损,周围骨质致密,可有小的死骨形成,术中见骨腔内含有脓液,肉芽组织,镜下见大量多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2)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 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相似,常为间歇性,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或广泛增生硬化,无瘤巢,髓腔狭窄甚至闭塞。(3)成骨细胞瘤:二者同属良性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的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 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4)单发性内生骨疣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5)应力性骨折:一侧骨皮质断裂,局限性骨膜增生,骨质硬化,颇似骨样骨瘤,但体层或M R I可见横形骨折线,多有长期连续运动史。(6)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 island),病变的毛刷状边缘与周围的骨小梁混合在一起,表现形式为放射刺状或伪足状,X线片见骨内有局限性圆形和卵圆形骨质密度增加阴影,无硬化阴影围绕,临床上无任何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学检查中,骨样骨瘤与骨母细胞瘤是非常相似的,应参照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