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

发布日期:2014-11-04 07:08:33 浏览次数:1595

准确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在对脑动脉瘤的分析中发现患者多为女性,50岁以上,动脉瘤直径100~300m,推测慢性高血压和年龄性改变导致动脉管壁平滑肌胶原改变,使得管壁薄的地方产生局部扩张。Lavin等根据大动脉瘤常发生在动静脉交叉压迫部位,推测因为压迫部位缺少外膜层致管壁支撑结构缺如。也有学说认为栓子形成破坏管壁所致。

大动脉瘤出血型与合并脂类渗出型之间的差异在于发生出血的患者血压常常高于200mmHg,,这类囊性大动脉瘤靠近视盘,灌注压高易于出血。两端渐细的动脉瘤更易发生渗出,常合并静脉的栓塞,高血压可能与导致出血的动脉瘤关系密切,而导致渗出的动脉瘤多与局部血管因素有关。

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变化范围大,主要为出血性和渗出性2型。出血性大动脉瘤常发生视力的急性下降,视网膜出血可以是视网膜下、视网膜内或视网膜前,出血可以遮盖大动脉瘤,当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前出血出现在视网膜主要的动脉上,应考虑到大动脉瘤所致。视网膜下出血量大时,血液可以进入玻璃体。当玻璃体腔出血无可以解释的原因,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玻璃体后脱离,静脉阻塞等,要考虑到大动脉瘤的可能性。

渗出性的大动脉瘤常发生在血管弓颞侧,视力下降是逐渐的,可以由于黄斑区渗出物的堆积、液体的渗出引起。大动脉瘤很少发生在视盘、视网膜睫状动脉和鼻侧血管上。但如果发生,也表现为渗出性(图1)。

2.病理学检查 视网膜大动脉瘤发生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处,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有胶原、含铁血黄素、纤维血小板凝集块的积聚,黄斑旁外丛状层脂类物质的沉积。提示大动脉瘤周围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可能是进入黄斑区脂类物质的源泉。

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很好的显示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存在。造影早期大动脉瘤迅速充盈,有时动脉瘤内存在栓子时充盈可以不完全。通常可以见到动脉瘤近端和远端的小动脉狭窄。许多患者在大动脉瘤周围可以存在微血管异常,如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无灌注和小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等。在视网膜出血多时,ICG可以较好的显示大动脉瘤的存在。

对大动脉瘤进行激光光凝目前尚有争议,其争议主要是针对出血性大动脉瘤。有报告激光治疗引起视网膜动脉栓塞导致视力严重下降。黄斑水肿持续数月的患者视力恢复较差。对较致密的黄斑前出血和黄斑下出血有报告使用玻璃体切割术的方法联合t-PA促进视力尽快恢复,也有报告大动脉瘤引发的玻璃体积血自发吸收较快。目前比较共认的治疗方案对合并玻璃体积血的大动脉瘤患者先观察数月,等候其自发吸收。对影响黄斑的渗出性大动脉瘤应进行光凝(图2),或者直接光凝血管瘤或者光凝血管瘤周围。目的是闭锁血管瘤和血管瘤周围扩张的毛细血管床。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