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须警惕脑动脉瘤破裂
目前,脑动脉瘤在公众中的知晓率并不高,而脑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人群集中在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爱喝酒的中年人。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三位,仅次于脑梗死及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
滕灵方介绍,脑动脉瘤不是肿瘤,它是因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经血流长期冲击,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而产生,从外形上看像是一个“瘤子”。但它是颗危险的不定时炸弹,平日毫无征兆,一旦破裂便可导致严重颅内出血,顷刻间有生命危险。在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以上,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而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停止出血,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有三分之一动脉瘤患者可能会再次破溃出血,即使生存下来也会严重致残。
滕灵方表示,虽然脑动脉瘤较小,且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症状,但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可寻,比如轻微的头痛、脖子发硬等,这一般与脑动脉瘤扩大、少量出血有关。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有人称之为头痛欲裂)、头晕、复视、后脖子发硬等症状,有可能是动脉瘤已经破裂,须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像田女士这样的病例,幸好及时救治,才得以脱险。
滕灵方强调,一般的身体检查无法发现脑动脉瘤,因此接受专门的动脉瘤筛查非常重要。现在,脑动脉瘤的筛查手段有三种,分别为三维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造影(MRA)以及脑血管造影。前两种方法可以检查出大于3毫米—5毫米的脑动脉瘤,而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最准确的方法,虽然是有创检查,但却是脑动脉瘤诊断的一项金标准。
目前,治疗脑动脉瘤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及神经血管介入术。药物作用只能缓解脑动脉瘤所导致的各种症状及预防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并不能彻底治愈脑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开颅治疗;而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全新的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手段,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尽管手术费用贵一些,但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像田女士就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
滕灵方提醒,寒冬时节是脑动脉瘤破裂多发期,因天气骤然变冷,血管收缩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脑动脉瘤破裂的几率增大,而一旦破裂,几分钟内可导致猝死。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前治疗与破裂后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脑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早处理是关键,尤其是40岁以上有家族病史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和长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酗酒、吸毒等高危人群,更应做针对性的筛查,切勿等到动脉瘤破裂再治疗,以免引发生命危险。
名医讲堂
寒冬时节
须警惕脑动脉瘤破裂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本报通讯员江玲雅
典型病例
专家名片:
滕灵方,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市一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院长助理,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台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台州市“十二五”医学学科带头人,温岭市名医工作室领衔人。擅长重型颅脑外伤、神经系统肿瘤、脑卒中的诊治及手术。在市一院率先开展神经外科微创及显微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46岁的田女士因突发剧烈头痛、神志不清,入住市一院脑外科病房,经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做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动脉中有动脉瘤。滕灵方仔细分析病例后,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完善的术前准备,为患者做了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留任何后遗症,病情好转后出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