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脑动脉瘤检查二

发布日期:2014-11-24 16:56:41 浏览次数:1600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1.CT:CT扫描固然在确定动脉瘤的存在、大小或位置等方面不如脑血管造影,但是,它却安全、迅速,病人无痛苦,不影响颅内压可以随时采用,并能反复多次随诊观察。高分辨力的CT诊断动脉瘤有以下优点:

(1)强化扫描:可显示直径在5mm以上的动脉瘤,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率可达50%~60%;巨大型动脉瘤CT平扫或强化扫描均可发现,表现为动脉瘤四周有水肿脑软化,呈低密度区瘤壁可因钙化而呈度瘤内因层状血栓而呈度,瘤腔中心活动的血流密度又有差别,因此,可见密度不同的同心环状图像,称之为“靶环征”,这是巨大型动脉瘤的CT特征。

(2)除显示动脉瘤外尚能显示其伴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脑室内或硬膜下血肿脑梗死脑积水等,并能显示出血肿的大小梗死的范围、脑积水的程度是否有再出血等因此避免了反复腰穿及反复脑血管造影。

(4)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及密度的情况可估计出血的来源。例如,大脑正中裂和额叶底部以及脑室内积血多提示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出血;外侧裂积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颞叶出血可能为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等。

(5)可以了解蛛网膜下腔内局限性和弥漫性积血的情况猜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如蛛网膜下腔,尤其是脑池内存在3mm×5mm以上大小的血凝块或弥漫性积血达1mm厚时,常提示将可能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痉挛

(6)CT扫描可对动脉瘤进行动态追踪观察,以便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及判定预后等。但是CT扫描不能完全替换脑血管造影,终极还是需要脑血管造影来证实。

(1)在动脉瘤出血急性期应先做CT扫描,MRI难以查出很早期的急性脑内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高场强及重度T2加权像时MRI也能发现很早的急性出血。

(2)对于无症状的有少量渗血而未破裂的动脉瘤,MRI可以查出并对猜测动脉瘤破裂有重要价值。

(3)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者,MRI诊断价值最大由于这类动脉瘤体积小,属于血栓性动脉瘤,脑血管造影难以充分显影,MRI却能正确地显示出动脉瘤的位置。

(4)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扫描阴性者,MRI十分有用,由于亚急性(出血量少)与慢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密度)后开释的正铁血红蛋白在T1与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5)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出血,CT能显示出血但不能指出出血的具体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对判定出血的动脉瘤亦不够正确,而MRI则能显示出出血的动脉瘤。

(6)对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也能显示,表现为脑表面铁末沉积征,即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的线样“镶边”影。而CT则不能明确地显示出是否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动脉瘤是否有过破裂出血。

(7)MRI可直接显示动脉瘤,并可显示动脉内的血流在T1与T2加权像上。瘤体是无信号,动脉瘤内血栓在T1与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瘤壁呈环状低信号。

(8)巨大型动脉瘤在MRI上呈混杂信号即血流与涡流呈无信号。钙化呈无信号,血栓呈高信号,含铁血黄素呈低信号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