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软骨肉瘤的病理改变是怎样的
1.肉眼所见手术切除时的周围性软骨肉瘤一般较大,表面为典型的像花椰菜样的凹凸不平,常有一层薄的纤维性假包膜包裹。
在骨软骨瘤转为周围性软骨肉瘤的初期,可见原来薄且不连续的软骨帽变厚(在儿童期,软骨帽的正常厚度可达2cm),所以,在成人期,如果软骨帽的厚度超过1~2cm时,应疑为恶变。进一步,表面和深层的软骨都趋于圆凸状生长,并呈分叶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这种软骨失去正常透明软骨的特点,成为质软、多液、灰色和半透明的肿瘤软骨。
如周围性软骨肉瘤进一步发展,其表面膨胀象花椰菜或蘑菇状,肿瘤软骨向骨软骨瘤基底和宿主骨发展,肿瘤软骨小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可达到宿主骨。肿瘤软骨有较强的钙化、骨化倾向,越是深层,这种倾向越强。钙化表现为黄-白色的颗粒状、环状或不规则状的点,质地坚硬,象白垩或砂砾样;骨化表现为增生样的松质骨,或是白色象牙状的骨。
2.镜下所见周围性软骨肉瘤的恶性度分为三级。
Ⅰ级:最常见,约占2/3.有时,在早期可见骨软骨瘤的恶性变过程,但在大多数病例中,肿瘤体积较大,看不到原来的骨软骨瘤。肿瘤有明显且弥漫钙化骨化,并由于坏死,软骨细胞少见,在这些区域,细胞常无恶性特点。在肿瘤的表
层和非钙化区域,软骨内有大量的细胞,这些细胞较大,有中度的多形性,常有双核细胞。
Ⅱ级:较常见,约占1/3.其钙化骨化的强度和范围较Ⅰ级周围性软骨肉瘤小,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有一大的核,染色深,大小不一,多形性明显,常见双核。
Ⅲ级:较少见。影像学上表现为侵袭性或强侵袭性肿瘤,钙化极少。肿瘤由分化良好的软骨构成,细胞核的多形性明显,染色深,有时有巨大核或怪异核,常见三核或多核。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