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治疗及症状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治疗及症状: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primary rhabdomyosarcoma of heart)是自心肌组织发生除血管肉瘤外最好发的心脏恶性肿瘤。肿瘤常自多处心肌发生,遍布各部位心壁,无明显好发的部位。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临床表现: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一般病史较短。临床表现主要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心脏内梗阻的情况而定。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早期患者均常出现发热、厌食、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恶性病症的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可相继引发心脏杂音、胸痛 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及全身各脏器的栓塞,其中以心肺栓塞和脑栓塞最多见。
当肿瘤影响心输出量时,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气短、胸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典型的表现为进行性的不能解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尤其是右心衰、心包积液、晕厥、心律失常 腔静脉阻塞症和猝死等 常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由于发生于右心房横纹肌肉瘤较多见,其症状和体征常易与右房黏液瘤混淆 主要临床表现为右心衰竭,系外周血回流受阻所致腔静脉受压、阻塞,可出现上、下肢水肿及肝脾肿大。由于肉瘤生长迅速并向心肌浸润,阻塞心脏血流或远处转移而引起死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为数周至2年。据文献报道 大约有75%的心脏肉瘤有远处转移。常见转移的部位为肺、胸部淋巴结、纵隔和直肠,其次是肝脏 肾、肾上腺 骨骼等。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治疗: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与其他心脏肿瘤相似,可引起心内血流阻塞,影响瓣膜功能,导致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生长快,易转移,因此更需尽快施行手术。手术方式和途径与黏液瘤大致相同 但是横纹肌肉瘤浸润心壁,存在广泛的粘连,切除时应着重保护房室瓣和传导系统,尤其是位于心室的肿瘤 应注意不损伤乳头肌和腱索。必要时应行瓣膜置换和安装起搏器。如遇瘤体大 波及范围广,只能部分切除,以改善阻塞 缓解症状。术后辅以化疗或放射治疗,延长寿命。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甚差,常有复发 据报道,手术部分切除加化疗、放疗和其他治疗的存活期约为1~3年。复发的迟早取决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切除的范围。术后辅助治疗对延迟复发有一定帮助。一般诊断明确后,自然病程短,1年生存率极低 预后差。单纯手术治疗一般无助于改善生存。
如病人的一般情况良好,专家建议可在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化疗,化疗、放疗还可与cls细胞疗法相联合应用,还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吸收不良综合征。
下面我们来看看CLS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CLS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国内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
1、肿瘤术前应用,可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可以避免由于手术应激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肿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完成后应用,可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3、邻近器官已受累而不能根治手术时或体质较差时,单用生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对于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专家建议可采用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进行联合治疗,不但可有效的消除这些毒副反应,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彻底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编辑:
李敏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