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骨纤维肉瘤的依据是什么
骨纤维肉瘤为纤维原性恶性癌肿,原发于骨髓腔内结缔组织,称为中央型骨的纤维肉瘤,较多见。原发于骨膜的纤维组织者,称为周围型骨的纤维肉瘤,较少见。 中央型骨纤维肉瘤在向髓腔上下和四周扩展时,其瘤体最大直径常与髓腔纵轴相符,骨皮质破坏较早,较广泛,但骨皮质的膨胀扩张现象不明显,通过骨皮质被侵蚀,可继续发展进入软组织。而周围型骨纤维肉瘤易侵犯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较大。 继发性骨纤维肉瘤,往往继发于原有骨病。如畸形性骨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动脉瘤样骨囊肿、慢性骨髓炎、复发的骨巨细胞瘤等。
骨纤维肉瘤的症状体症: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多见。
2.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和肿块。中央型疼痛剧烈,而周围型早期出现肿块。
3.若系继发性,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病的症状。
4.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中央型。
5.X线摄片:中央型呈骨髓腔内边缘参差不齐的囊状破坏区,骨皮质可破坏,但无明显骨膜反应。周围型可见较大的软组织阴影,骨皮质破坏常局限于一侧,向髓腔凹陷呈压迹。当向髓腔侵入时,可出现虫蚀样或不规则的囊状骨缺损。
骨纤维肉瘤的病理:
多发生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腔骨多见,其次为肱骨、腓骨、跖骨。大体病理:发展较慢的纤维肉瘤为灰白色致密的纤维组织,可见出血,坏死及粘液变性;发展较快的纤维组织可见广泛的出血坏死,多数有血窦形成,肿瘤组织脆弱如肉芽样。显微镜下:骨纤维肉瘤是由肉瘤性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成。可见核大不整齐的棱形细胞,有核分裂、染色深,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或游涡状。胶原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量比例在肿瘤不同,有分化较好和分化不良的骨纤维肉瘤。
骨纤维肉瘤的体征:
局部肿块和疼痛是主要表现。疼痛不甚严重,可达一年之久;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硬韧,皮下静脉充盈,肿瘤穿破软组织、生长更快,形成巨大肿瘤;易合并病理性骨折。
骨纤维肉瘤的诊断依据:
1.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膝关节上下干腄端。
2.局部疼痛,压痛,软组织肿块,生长缓慢,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X线摄片之表现。
中央型者呈单个囊状破坏区,边缘不整齐,外围骨质硬化、致密,多数无骨膜反应。若肿瘤在髓腔内弥漫性生长者,可出现似尤文氏瘤的斑纹状透亮区。周围型骨纤维肉瘤,可见较大的软组织肿块阴影,骨皮质破坏常局限于一例;若已侵入髓腔,可出现虫蚀样或不规则的囊性骨缺损。
4.病理检查可确诊。
骨纤维肉瘤的西医鉴别诊断:
一、骨网织细胞肉瘤:除病变发生在长骨外,肩胛骨,肋骨,盆骨等处亦常发生,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表现为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有时呈溶冰状,边界不清,范围广泛,不产生不规则的骨膜反应。
二、骨巨细胞瘤:骨质破坏严重的骨巨细胞瘤于骨端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可穿破骨皮质,骨壳消失,此时极易与骨端的纤维肉瘤相混淆。而骨巨细胞瘤之破坏程度与病理分级有时不成正比,故可通过病理给以区别。
骨纤维肉瘤的治疗原则:
1.以彻底切除为主。化疗仅适用于术后,放疗不敏感。
2.若骨质破坏较局限,诊断较早,且肿瘤分化较好,可作局部大块切除和植骨。
3.对非主要骨骼病变,如腓骨和肋骨等,可行病变骨段切除。
4.若骨破坏广泛,或局部切除后复发者,应作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