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肉瘤症状
胃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of stomach)是起源于胃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整个消化道除食管上1/3和肛门括约肌外都有平滑肌,因而几乎全部消化道均可发生平滑肌肉瘤。以胃组织中平滑肌最为丰富,故发病率也最高,其次是小肠,结肠和食管则较少。在胃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而居第二位,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缺乏特异性,易与胃癌、胃平滑肌瘤及其他胃原发性肿瘤相混淆,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皆较困难。临床上胃平滑肌肉瘤不易完整切除,加之化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
上腹部不适、疼痛,上消化道出血、肿块是胃平滑肌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胃平滑肌肉瘤的患者病程长短不一,症状出现时间和程度与肿瘤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类型、病期及有无溃疡出血等因素有关。早期由于肿瘤倾向腔外型生长,症状隐匿,多无特殊临床表现。随着肿瘤进展,典型者表现如下。
1.上腹部不适? 约50%以上的患者发生腹痛,常先于出血和肿块。多为隐痛、钝痛或烧灼痛,或腹部不适感,持续10余分至数小时不等,有的餐后缓解,常伴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偶呈剧痛, 腔外型肿块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或肿瘤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可表现为急腹症样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腹痛系由瘤体膨大、牵拉、压迫邻近组织所致。
2.腹部肿块? 约半数以上患者查体或自行扪及中上腹包块,小者如核桃、大者比成人头还大。多有粘连,较固定,一般质较硬,部分有囊性感,边缘清楚,触痛不明显,也可有压痛。
3.上消化道出血? 胃平滑肌肉瘤发生胃出血者也较多见,常为间断性、持续性小量出血。以黑便为主,少数出血量大可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解红色血便,多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极个别呈大出血甚至休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受压或供血不足使中央部位梗死、坏死,以及瘤体表面溃疡所致。长期反复出血者,可有明显贫血的症状及体征,易被误诊。
4.发热、消瘦? 另外,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还可出现不规则发热、体重下降、恶病质等症状和体征。
本病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确诊后应行手术治疗,术式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转移而定。肿瘤切除率较高,有人报道切除率高达95%,胃平滑肌肉瘤应根据病变的范围作手术切除。较小的肉瘤可以距离瘤缘3cm以上作局部广泛的切除。较大的肉瘤应作胃大部或全胃切除以及胃周淋巴结的切除术。因为胃平滑肌肉瘤瘤体有时生长很快,但很少侵犯邻近器官,因此尽量争取手术切除,常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若肝内有孤立性转移瘤,而且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能耐受手术者,可以行胃部分切除术及肝脏转移瘤的局部切除,亦能获得较满意的姑息疗效。常采用以下术式:
1.楔形胃切除适用于小于5cm或良性肌瘤恶变可疑者。切缘定在2~3cm以上,缝合切缘,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生理结构。
2.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肿块大于5cm,小于10cm,或肿块靠近贲门或幽门,切缘应距肿瘤5cm以上。
3.全胃切除术适用于肿块侵犯大部分胃者,切除全胃及网膜。
4.整块切除适用于胃外有侵犯者。手术切除胃壁及胃外所有肉眼可见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组织,然后根据情况重建消化道,应尽量符合消化道生理解剖结构。
5.复发肿瘤? 即使手术切除困难,仍可尝试手术切除,应尽量切除肿瘤及受累脏器。
化疗及放射治疗对胃平滑肌肉瘤均不敏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