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春夏交替谨防带状疱疹

发布日期:2014-11-08 22:36:49 浏览次数:1600

本报讯 (记者 刘筠)正值春夏交替时节,人体易产生疲劳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入侵。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皮肤科老中医翁树林提醒说,要特别注意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因为该病发病初期症状比较隐蔽,稍不留意就会误诊,近日翁医生接诊的该类病人数量有所增加。

翁医生说,带状疱疹是多发于春秋季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侵入体内,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簇状疱疹,呈带状排列,常见腰背部神经集中处,其次是额部、四肢,伴随神经痛,中老年患者明显多于年轻患者;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一般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极少在两侧发病。厦门民间把得这种病称作“生蛇”,文献上叫“缠腰火丹”,北方称作“蛇串疮”,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主要特征是疼痛,有的患者发病前先感到刺痛,数日后才起疱;有的疼痛与水疱同时出现;有的则先有水疱之后才出现疼痛。翁医生说,有的患者先感到疼痛而未发水疱,误以为是风湿痛,贴上风湿膏,过了两天出现丘疹和水疱,又误以为是风湿膏过敏,导致延误治疗。

在治疗中,翁医生结合抗病毒治疗,对患者前期进行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恢复期则养阴生津、补气止痛;视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治疗时间不一,有的来医院两三趟或治疗十来天就能痊愈,有的则需要一个月甚至后遗神经痛大半年。

据称,民间有所谓的偏方、土方,有不少只重外治,却不抗病毒,对内部神经无任何措施,治疗效果不会太好。有的甚至用雄黄兑米醋涂抹,由于雄黄经过煅烧后即分解氧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能直接被皮肤、粘膜吸收,所以不能大面积外用或长期持续外用,这种方法医生并不推荐,患者应谨慎选择。翁医生建议患者多喝水,多喝银花、板蓝根冲剂,让病毒从尿液排泄;治疗期间应忌鱼腥、辛辣、忌酒,并注意多休息。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