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
【方解】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大青叶、紫草清热解毒,抗病毒感染;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黄柏、栀子清热燥湿;龙胆草、柴胡、黄芩、通草清利肝胆湿热;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医案】患者女,72岁,于1周前无任何诱因开始左胸背部灼痛,5日前该部位起红斑,迅即生成小水疤,刺痛加剧,在外院诊为带状疤疹,肌内注射维生素Bi、维生素B12治疗,疼痛无缓解,伴心烦口苦,尿黄,大便干。左胸背部沿胸4、5肋间神经分布区可见簇集成带状分布的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多数疱液澄清,少数为血疱,基底部有水肿红斑浸润,舌红、苔黄,脉弦滑。
【按语】带状疤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俗称蛇盘疮。本病多因肝气不疏郁久化火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而发。西医认为本病为病毒性感染,好发于腰胁部,常沿肋间神经分布,出现簇集性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水疱样疹,基底发红,排列呈带状,发病时局部有烧灼样疼痛。本病治疗比较棘手,临床治疗效果差,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本病是因为湿热毒邪过强,毒热灼伤阴血,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用行气活血破血之品,如当归、牡丹皮、赤芍、红花、丹参等,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感染病毒亦是带状疱疹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该病时多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的中药,如紫草、大青叶、板蓝根等。抗病毒感染和行气活血止痛是贯穿治疗带状疱疹的全过程的手段。
对带状疤疹的治疗,除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行气活血止痛外,还需结合临床辨证,给予清热除湿或健脾除湿的药物,如薏苡仁、土茯苓、车前草、白术等。
对后遗神经痛一方面要重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驱风通络止痛,对久病或年老患者,更应重视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方源】刘学义.带状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中医外治杂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