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大肠腺瘤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04 07:59:29 浏览次数:1600

大肠腺瘤往往以多发性为其特点。这种多发的腺瘤可以同时发生,亦可先后发生。因此对大肠腺瘤病人有必要作全结肠、直肠检查和随访。

据欧美纤维结肠镜检查研究,腺瘤的部位分布以乙状结肠为最多(40%—50%),其次为直肠(30%左右),分布于盲肠-降结肠者共占20%—30%。

根据腺瘤中绒毛状结构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将大肠腺瘤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一80%)、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大肠腺瘤中约65%—80%为管状腺瘤,15%—26%为混合腺瘤,2%—10%为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呈球状、卵状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当有癌变时可形成溃疡),色粉红,质实。85%有一长度不等的蒂附着于肠粘膜上。但如肿瘤仅3—5mm大小时,也可呈广基状而无蒂可见。绒毛状腺瘤大多呈广基状,表面粗糙,色灰红,以质软而脆为其特征。当有癌变时可形成硬结或溃疡,基底也可与肠壁固定。约10%—20%的绒毛状腺瘤有蒂,大多为小的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往往与管状腺瘤相似,有蒂,也可无蒂而呈广基状。肿瘤表面部分光滑,部分粗糙,部分实,部分软。

腺瘤癌变如限于粘膜层时,出于大肠粘膜层内不存在淋巴管,故不致发生淋巴道转移。因此限于粘膜层的癌谓“0期”癌,亦可视为“原位癌”。但大肠壁的粘膜肌层均存在淋巴管,故若癌已自粘膜层侵犯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时,即可发生淋巴道转移。三种腺瘤中癌变率以绒毛状腺瘤为最高,混合性腺瘤居中,管状腺瘤癌变率最低。腺瘤癌变的机会除与病理类型相关外,与瘤体大小也密切相关。不论何种腺瘤,瘤体愈大,癌变率愈高。

大肠腺瘤无论其大小、部位如何,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或经内镜摘除,标本应作病理学检查。病理上常可见腺瘤有轻重不一的不典型增生,但即使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灶完全摘除即可根治。如腺瘤已有癌变,但局限于粘膜层时,由于粘膜层不存在淋巴管,故不发生淋巴道转移,所以也只需局部切除并注意随访。腺瘤癌变侵犯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时,即有淋巴道转移的可能。但不同类型的腺瘤发生癌变时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不同。发生在管状腺瘤时仅4%左右发生淋巴结转移,但发生在绒毛状腺瘤时则有30%左右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处理原则是:有蒂的管状腺瘤与混合性腺瘤癌变侵至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时,只在其癌变类型属分化差的癌时,或切片中淋巴管或血管内见到癌细胞时,或切缘贴近癌时方需按通常的肠癌手术方法治疗之。不然只需在蒂基部切除肿瘤即可。但绒毛状腺瘤,大的广基管状腺瘤与混合性腺瘤癌变侵至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时则均应按通常的大肠癌手术方式将肿瘤所在肠段作广泛切除与淋巴引流区的整块清除。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