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体弱易发疰夏 4种证型巧施治

发布日期:2014-11-27 13:26:08 浏览次数:1595

体弱易发疰夏 4种证型巧施治 文 杨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夏季天气炎热,霪雨绵绵,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zhu)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

疰夏易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1~3岁婴幼儿、年轻女性。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渐衰、元气不足、血虚弱、脾胃不和、抗病能力较差,暑湿之邪容易乘虚而入,引起疰夏,临床表现为头昏头重、乏力倦怠、心烦意乱、饮食无味、多汗或低热等。

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尤其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失宜,脾胃虚弱、发育及营养不良,或病后体弱的小儿,更易受到暑湿之邪的侵袭,致使湿热留于肠胃而诱发疰夏。

女性以血为本,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亏虚的女性,易发生疰夏。特别是有些年轻女性,为了减肥致使身体消瘦,气血更加亏虚,难以抵御暑湿困扰,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加重疰夏病情,有的患者还可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酸浮肿等。

疰夏入夏后发病,长夏梅雨季节症状加重。患者多有夏季反复发作史,可做为诊断依据。中医辩治证型分述如下:

【典型症状】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

【选用方药】暑热伤津型患者可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g,石斛、粳米各15g,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g,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该方清暑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暑热之邪伤及津液患者,小儿视病情、年龄,剂量酌减。

【典型症状】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嗜睡懒言,身热不扬,恶心呕吐,脘腹痞胀,口腻纳呆,便溏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数。小儿指纹淡红。

【选用方药】暑湿困脾型患者可用藿朴夏苓汤加味:藿香、生苡仁、赤茯苓各15g,厚朴、姜半夏、杏仁、白蔻仁、猪苓、淡香鼓、泽泻、通草各10g,滑石30g,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该方理气化湿、疏表和中,适用于暑湿之邪伤及脾胃患者,小儿视病情、年龄,剂量酌减。

脾胃虚弱型

【典型症状】精神萎靡,嗜卧倦怠,气短懒言,肢软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小儿指纹色淡。

【选用方药】脾胃虚弱型患者可用理中汤加味:党参30g,炒白术15g,姜半夏、陈皮、厚朴、炒白扁豆、泽泻、神曲各10g,干姜、吴萸、白蔻仁、炙甘草各6g。该方补气健脾、温中祛寒,适用于脾胃虚弱的病人,小儿视病情、年龄,剂量酌减。

【典型症状】平素气虚,又感受暑湿,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神疲嗜睡,虚烦不安,口渴自汗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小儿指纹色淡。

【选用方药】气阴两虚型患者可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耆30g,太子参、炒白术、葛根、五味子各15g,炒苍术、黄柏、升麻、泽泻、炒神曲、陈皮、青皮、麦冬、当归身、白芍各10g,炙甘草6g。该方清暑化湿、益气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患者,小儿视病情、年龄,剂量酌减。

疰夏药膳方选

鞭笋冬瓜汤:夏日鞭笋(竹笋嫩头)50g切片,冬瓜50g切片,鲜汤、油、味精、盐、料酒各适量。将炒锅置火上,倒入油,烧至七成热时,倒入冬瓜片,翻炒后加汤、鞭笋片、盐一起煮成酥烂,加味精、料酒后装入汤碗,即可佐餐。鞭笋冬瓜汤利湿健脾、养阴生津,为暑湿困脾者理想食疗菜肴。

鸭血豆腐羹:鸭血150g,豆腐100g,高汤75g,料酒、盐、味精、鸡蛋、淀粉、食油、葱、姜各适量。将鸭血切成小块,豆腐切成片,葱切成花,加鸡蛋打入碗内搅散待用。锅置旺火上,下油烧热,投入葱、姜、味精,烧开水后去浮沫,用水淀粉勾薄芡,淋入鸡蛋液,撒上胡椒粉,即可食用。鸭血豆腐羹滋阴养血生津除烦,可作为暑热伤津者食疗菜肴。

芦根荷叶绿豆粥:鲜芦根100g,嫩荷叶1张,绿豆、粳米各50g。将芦根、荷叶洗净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出渣,再加入绿豆、粳米同煮直至烂食用。此粥清热解暑、养阴生津,适用于暑热伤津患者服用。

消暑茶: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各6g,绿茶3g,放入杯子中以开水冲泡,频频饮服,1日2剂。此茶芳香化浊、清暑祛湿,适用于暑湿困脾疰夏症患者服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