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低钠血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18 23:25:36 浏览次数:1596

临床上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除Na+量波动外.也取决于水量,故水钠潴留,水过多时常发生低钠血症,或失钠多于失水时,亦发生低钠血症。因此,本症可分缺钠性、稀释性和消耗病性三种。

1.缺钠性低钠血症

由于食物中NaCl等钠盐含量摄入太少或因病限制钠盐,以及胃肠道、肾及皮肤(大汗)大量失钠引起,常与低渗性脱水(或缺钠性失水)同时发生。汗液为低渗液(Na+浓度约为45mmol/L),大汗时失水多于失钠,可致高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但常因饮水过多而发生低钠血症。大量利尿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为常见原因。近年来还发现由于选择性醛固酮分泌不足引起失钠,为本症中的特殊病情。

2.稀释性低钠血症

体内并不失钠或缺钠,有时甚或有Na+潴留,但因水潴留过多而致血Na+稀释,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硬化腹水和各种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出现腹水时,Na+积聚于腹腔,且由于有效血容量下降,ADH 与醛固酮分泌增多,肝脏对激素的灭活能力较差,于是水钠潴留,且水潴留甚于Na+故血Na+降低。此外,多种原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各种应激,刺激下丘脑视神经上核释放较多ADH,或因肺部疾患或肺癌胸腺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分泌ADH 或ADH样物质过多引起不适当的ADH 分泌过多综合征(SIADH综合征),常伴有低钠血症。

3.消耗病性低钠血症

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癌、肝硬化晚期、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者。一般除原发病外无症状,血钠降低较轻,发生原因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内蛋白质分解过多,渗透压下降,水分外逸引起血钠降低。

在临床实践中,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往往系复合性的,如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中的低钠血症,常由于限钠盐、利尿失钠,有效血容量下降所致的ADH及醛固酮增多,水分潴留甚于Na+而被稀释,又因血浆白蛋白低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肾排水和钠功能失常等多种因素综合引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