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及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危险性大,对宝宝生长发育过程影响非常大。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隐敝,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如果患上新生儿败血症,就可能会严重威胁到宝宝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这也是很多爸爸妈妈比较担心的。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是不是可以预防呢?今天爱宝贝360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霉素,进而造成全身性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比较高,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更高,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所以极易造成感染,发生感染容易造成全身广泛炎症反应,使病情发展迅速。
如果妈妈怀孕期间不注意,患有感染性疾病的话,很容易将某些细菌或者霉素通过胎盘传染给宝宝。这种情况的话,会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病发。
在宝宝出生时,妈妈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液中,从而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稍微有点破损就有可能会受到感染。新生儿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容易入侵的地方。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或未愈合的脐带进入血液循环后,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就极有可能感染全身,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此外,细菌还有可能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
因为新生儿的反应能力低下,当发生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局部感染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均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刚出生的宝宝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致使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容易使感染扩散,从而发生败血症。体重轻的新生儿与男宝宝相对容易感染,出生体重越轻,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相对增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
1.早期症状为体温改变。
多数足月儿的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的临床症状有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主要表现为黄疸加重、黄疸迅速加深、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有时黄疸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
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出现较晚,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肿大。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针眼处流血不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以及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紫癜。
重病是会出现“五不”表现,即不吃,表现为不爱吃奶或者吃奶时吸吮无力、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不哭,表现为少哭或哭声低微;不动,表现为活动减少或全身虚弱;不热,表现为体温不升;不红润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青紫、发黄。当新生儿出现了以上五个症状中的一至两个,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可能患有白血病的症状还有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可合并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1.注意孕产期保健。
因为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受到感染,很有可能会感染新生儿,从而患上新生儿败血症。所以一定要注意孕产期保健。妈妈要定时做产检,及时防治孕妇感染,以防宝宝在宫内感染。
怀孕8个月以后,胎儿生长快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这时候,准妈妈一定要禁止强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如果出现胎膜破裂现象一定要及时处理。此外,在生产时,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无菌接生,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宝宝的皮肤、粘膜非常脆弱,宝宝出生后一定要认真正确地护理。要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新生儿要每天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可以用75%酒精棉棍擦脐根部。一定不可以在新生儿的脐部撒消毒粉、未经消毒的草药、痱子粉等,以防感染。如果发现宝宝皮肤上有破损,一定要及时用消炎药水清洗消毒、防止感染。
要注意新生儿的清洁卫生,经常用温水给宝宝洗澡或擦洗身体,洗澡要保持每周洗2次。清洗新生儿皮肤表面的病菌与污垢,可以加速皮肤血液循环、保护上皮组织细胞、加强防御机能、避免或减少遭受不良刺激。此外,要注意保证宝宝和妈妈的营养,强壮小儿体质,增进小儿免疫功能。
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尿布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好能暴晒或烫洗。要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经常带着小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可以起到杀灭体表病菌、增强皮肤的坚韧性、提高小儿抵抗力的作用。可以进而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