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關注和嚴重影響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
要了解高脂血症的定義,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血脂。血脂是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包括膽固醇(CH)、三醯甘油酯(TG)、磷脂(PL)和游離脂肪酸(FFA)等。膽固醇又分為膽固醇酯和游離膽固醇,兩者相加為總膽固醇(TC)。血脂與載脂蛋白相結合,形成脂蛋白溶於血漿進行轉運與代謝。脂蛋白按其組成、密度和特性等差異,利用電泳和超速離心法可將血脂蛋白分成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血脂代謝發生紊亂;脂肪代謝或轉運異常;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濃度,包括血漿TC及TG水平過高或血漿HDL水平過低;人體血漿中TC、TG和各種脂蛋白含量高於同齡正常值者均稱高脂血症。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均屬於高脂血症,既可表現為單純高TC血症或單純高TG血症,也可表現為高TC合并高TG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與先天性和遺傳有關,是由於單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參與脂蛋白轉運和代謝的受體、酶或載脂蛋白異常所致,或由於環境因素(飲食、營養、藥物)和通過未知的機制而致。繼發性多繼發於代謝性紊亂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腎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與其他因素(年齡、性別、季節、飲酒、吸煙、飲食、體力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活動)有關。
高脂血症屬中醫的「痰證」、「虛損」、「胸痹」、「眩暈」等範疇。
臨床評估血脂的一種有用的方法是病人禁食12小時後測定血漿TC,HDL-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將標本放入4℃冰箱過夜後也可看到一乳白色的乳糜微粒層.血漿TC可用比色法,氣-液色層分離法,酶標法或其他自動的"直接"方法.在臨床實驗室檢測中酶標法最準確,標準,測定甘油三酯通常將其用碱或酶水解成甘油或甲醛脫氫酶,再用比色法,酶標法或熒光測定法測定甘油的值.HDL的值通常是VLDL,IDL及LDL在血漿中沉澱後用酶標法測得.脂蛋白電泳法通常在脂蛋白異常血症時使用,且已被載脂蛋白分析法所替代.
大多數的TC和/或甘油三酯升高是輕微的,最初多由食物過量所致,多數嚴重的高脂蛋白血症是由異種基因缺陷所致,它們的臨床癥狀,預後及對治療的反應皆不相同.任何脂蛋白水平增高都可引起膽固醇血症,同樣高甘油三酯血症由乳糜微粒或/和VLDL增高所致,因需選擇合適的藥物和食物治療,給脂蛋白血症類型一個精確的定義是很重要的.就TC和甘油三酯而言,每種脂蛋白類型都有固定的構成成分,兩種大顆粒型的脂蛋白(乳糜微粒和VLDL)折射光而引起血漿渾濁,所以某一類型的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可以通過觀察已放置了4℃24小時後的血漿標本而定,然後再更精確地測定TC和甘油三酯的值.如果血漿較混濁,則為VLDL增高,如果血漿較清,則TC升高是由LDL或HDL增高所致,如果有一層乳油狀物形成,則肯定是乳糜微粒升高的結果,載脂蛋白的分析和電泳通常是不必要的.
脂蛋白分型不能夠推斷診斷全過程,必須排除繼發於其他疾患的高脂蛋白血症(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酒精中毒,腎臟疾患),高脂蛋白血症也可能為原發性的(通常為家族性的),這樣的病例需對家族中的其他成員進行高脂蛋白血症的篩查(常無癥狀).
脂蛋白的檢測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脂質和脂蛋白的水平隨年齡而增長,中年人為正常值,在10歲左右可能就是異常的.(2)因為乳糜微粒在餐後2~10小時出現在血中,標本需在禁食12~16小時採集.(3)脂蛋白水平受動力代謝控制,容易受飲食,疾病,藥物及體重影響,脂質分析需在穩定狀態下進行,如果檢測結果不正常,在進行治療前至少需要兩次以上的標本再測試.(4)如果高脂蛋白血症繼發於其他疾患,原發病的治療常能夠糾正高脂蛋白血症。
疾病治療
現代醫學治療
主要採用飲食療法,以低脂低糖食物為主,無效時可適當加用一些降脂藥物。
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可考慮使用血脂調節葯。血脂調節藥品種很多,效果各異,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不外乎干擾脂質代謝過程中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如減少脂質吸收,加速脂質的分解或排泄,干擾肝內脂蛋白合成或阻止脂蛋白從肝內傳送進入血漿等。目前常用的降脂葯有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膽酸螯合劑,煙酸和其他降脂藥物。
④ 抗氧化製劑:如:蝦青素、葉黃素、CoQ10、花青素、葡萄籽、靈芝孢子油等,以蝦青素最強。抗氧化製劑的主要特點是降低甘油三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聯素,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因為,主要是植物提取物,沒有發現其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
傳統中醫治療
高脂血症主要屬於中醫的「痰濕」、「血瘀」的範疇,可從肝、腎、脾三臟論治。肝有肝氣、肝陰,若肝陰暗耗,肝陽偏亢,化風內動,上擾清空,脾虛化源衰少,則五臟之精少而腎失所藏,致使腎水不足,肝失滋榮,肝陽上亢,可發為頭痛、眩暈等症。肝為剛臟,賴腎水以滋養,肝腎陽虛則頭眩目干,腰膝酸軟,心煩胸悶等,治以養肝、柔肝、補腎、滋陰之法,常可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1.脾虛痰積:症見體胖虛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滿,頭暈目眩,肢重或腫,納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脈濡。
主要成分:三七皂苷、多糖類、黃酮類、三七素等。主要功效:三七花性涼味甘,清熱、解毒、涼血、降血壓、調脂、免疫調節、活血通脈、養生抗衰、消炎鎮痛作用的人蔘二醇型三七皂甙、黃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顯著的平肝、祛痰、平喘、鎮痛安眠、擴冠、抗過敏、促進血清蛋白及DNA、RNA合成,排毒養顏,主要包括:由血熱、濕毒引起的:青春痘(暗瘡)、口邊起泡。由氣血虛引起的:眩暈、噁心、嘔吐、頭痛、心跳、失眠、情緒不定等。由肝火旺引起的:手心燙、脾氣爆、夜咬牙等都有很好的療效。用法與用量:每次取本品3-6朵用開水(200毫升)沖泡飲用;10克文山三七花、四個雞蛋、先用花和雞蛋煮10分鐘,然後將雞蛋敲碎殼再煮30分鐘,花和雞蛋同吃,可治療高血壓。適用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偏頭痛、失眠症狀患者,白領及長期坐辦公室的人群。
病症危害
對人體來說,高脂血症的危害很大。大量研究已證實:血脂過高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多個因素中的最危險(易患)因素。
高脂血症患者患了動脈粥樣硬化,進而會導致眾多的相關疾病的發生,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嚴重乳糜微粒血症可導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
概括來說,高脂血症的危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高脂血症最重要的也是直接的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堵塞,就會導致嚴重後果。動脈硬化引起的腎功能衰竭等,都與高脂血症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的危險因素。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進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症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發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還可出現腱狀、結節狀、掌平面及眼眶周圍黃色瘤、青年角膜弓等。
高脂蛋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膽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預防保健
注意事項
1、限制高脂肪食品:嚴格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製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不過,不能片面強調限制高脂肪的攝入,因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對身體是有益的。適量的攝入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控制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是合理的。各種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動物油類,如豬油、羊油、牛油則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臟、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
2、改變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盡量以蒸,煮,涼泮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臟中轉化為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所以應限制甜食的攝入。
4、減輕體重:對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以每月減重1~2公斤為宜。降體重時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
5、加強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體力活動不僅能增加熱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內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於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從而降低血中的脂質。
6、戒煙,少飲酒:適量飲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適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長期飲酒,則可以刺激肝臟合成更多的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還是以不飲酒為好。嗜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且與每日吸煙支數呈正比。
7、避免過度緊張:情緒緊張、過度興奮,可以引起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這種情況,可以應用小劑量的鎮靜劑(遵醫囑)。
8、藥物治療:通過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應加用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請在諮詢專業醫生之後,由醫生根據具體病因,病情做出選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