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及原因

发布日期:2014-10-10 04:34:26 浏览次数:1600

新生儿败血症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septicemia of newborn)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6个原因1、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2、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向全身扩散导致败血症。

3、母亲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此种情况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4、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5、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6、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随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

尽管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它们是新生儿的一些异常表现,要早期发现败血症,就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我们将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归纳为“三少”、“二不”、“一低下”。 【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识别:三少

“三少”即少吃、少哭、少动。少吃是指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或吸吮无力。少哭是指新生儿哭的次数减少或哭声低微。少动是指新生儿四肢活动减少或全身软弱。将他上肢抬起后放下,上肢不会明显屈曲。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识别:二不

“二不”即体温不正常及体重不增。体温不恒定,或发热或温度35.5℃以下不升。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体重不增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败血症使体重没有正常增长。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识别:一低下

“一低下”即反应能力低下,或精神萎靡。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微笑、注视、惊醒等,而败血症的小儿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保健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出生时争取做到100%的无菌接生,注意对脐带的清洁消毒处理。出生后应注意保护新生儿的脐部,不使其受损伤,防止感染,一旦发现有皮肤粘膜发炎现象,应迅速治疗。如发生可疑症状时,应就医诊治。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4、对高危儿加强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5、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黏膜的清洁,避免损伤。

6、严禁病人与新生儿接触,母亲发热亦须与小儿适当隔离。

7、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尿布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好能暴晒或烫洗。

8、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用食醋每日熏2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