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早产市场监管不能流产
中秋佳节来临,月饼质量安全也备受关注。据重庆北碚区工商分局近日通报,在蔡家工业园区查获了2040箱早产月饼,涉案金额约40万元,三家企业共被罚款136万元。商家坦言:月饼早产是行业潜规则。(9月7日中国广播网)
早产月饼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块心病,这种广遭诟病的早产月饼招摇于世,而且凌驾于“显规则”之上,大行其道,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祸不是福。
早产月饼之所以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是因为市场的严重“发育不良”,厂家、商家为了月饼之类的食品“永不过期”,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在食品上玩文字游戏,做时间文章。用“提前量”赚取“提钱量”,实际都是厂家、商家自作聪明用“月饼天天都是新的”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然而,玩这种鬼把戏是在害人害己。
食品质量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早产月饼里塞满了劣质的陈馅,构成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损害。这也是一种假冒伪劣的品质缺陷和社会责任、道德良知的缺失,这种行为也许能忽悠消费者一时,失去的却是无价的信誉。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赚钱的资本,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长寿秘方。南京冠生园老字号的倒闭原因就在于他们失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失信的企业都是“短命鬼”。
早产月饼凸显市场监管的“流产”。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重大,管好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监管部门的神圣职责,早产食品的横行无不折射出有关部门的失职和管理的缺位。月饼早产凸显监管的畸形,那么多法律法规,那么多管理部门为啥管不住早产月饼?这不是厂家、商家太有才了,而是有关监管部门太无能和无所作为了。要打破月饼早产的“潜规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顺产”,认真履职,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来。只有管理不“流产”,就不会有早产月饼的畸形怪胎。奉劝厂家、商家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生产质高价廉的优质食品才是正道,否则终有一天会“吃不了兜着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