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小儿痢疾的症状
九个月的小童童拉肚子两天了,妈妈一直以为是普通的腹泻,当做腹泻在护理和治疗,但却丝毫没有好转。童童每次便便都会哭闹,还伴有发烧,到儿童医院看完医生,医生说童童患上了“小儿痢疾”。妈妈开始、着急了,这大热天的,宝宝患了“小儿痢疾”该怎么办呀?
什么是小儿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并可引起流行。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痢疾杆菌容易在食物、饮料、水果、蔬菜中繁殖,导致痢疾流行。痢疾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还可以通过病人用过的餐具、玩具、工具等传染给健康人。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数小时-7天左右的潜伏期引起痢疾。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或疫毒所致。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更多,发病率较高。
查看详情>>
小儿痢疾的症状及分类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妈妈就要考虑宝宝是否患上了痢疾: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
1、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 普通型痢疾。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痢疾。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
4、中毒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查看详情>>
导致小儿痢疾的原因有哪些?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季为多见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就越不典型。开始多为水样便,常常伴有呕吐,以后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减少,变黏,出现黏液便等,反复发病的患儿还会出现脱肛的现象,如果不做大便化验很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家长就诊前最好留一点大便,在2个小时内拿到医院检查。
4、容易演变为慢性菌痢。一般菌痢病程如果超过两个月即可诊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因为长期腹泻,必然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5、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症状。小儿肠壁较成人薄,但血管丰富,一旦肠道感染,更易导致脱水和毒素的吸收,发生高热、惊厥、神志障碍,甚至是中毒性菌痢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儿童菌痢要早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
查看详情>>
小儿痢疾的护理要点
如果宝宝不小心患上了“小儿痢疾”,妈妈们一定要将宝宝送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并要护理得当,使宝宝能够早日康复。
1、将患儿隔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台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2、病室空气要新鲜,患儿的衣服要立即洗晒。
3、要卧床休息,按医生的嘱咐坚持吃药,治疗要彻底,症状消失以后,没有医生嘱咐不要自行停药,以免痢疾复发或转成慢性痢疾。
4、患儿有高热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退烧药,发烧超过39.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
5、给患儿多喝些水,最好喝些糖盐水,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6、注意保持臀部卫生。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7、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有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8、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没精神、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时,可能是转为中毒性痢疾,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
查看详情>>
小儿痢疾该如何治疗?
不同类型的痢疾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不一样。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小儿痢疾进行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隔离和休息,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还需作抗休克治疗,纠正脑水肿,防止呼吸衰竭。慢性患者应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系统的抗生素、痢疾菌苗、灌肠等综合疗法。
西医治疗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①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③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⑥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只要防护得当 可避免宝宝患上小儿痢疾
(2)慢性痢疾的治疗
①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
查看详情>>
小儿痢疾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防护得当,都可避免宝宝患上小儿痢疾。
1、预防细菌性痢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发现菌痢病人应早期隔离并积极彻底治疗。得了细菌性痢疾,一定要坚持治疗7~10天,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以免痢疾迁延或复发。病儿不要随地大便,病儿的大便应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后倒掉。患有慢性痢疾的病儿应到医院根治,这样就可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因为痢疾是从口传入的,因此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装“病从口入关”。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小儿吮手,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病人所用食具均应煮沸消毒,穿盖过的衣被应在太阳下暴晒,所接触的东西,如门把、桌椅、玩具等可用5%来苏擦洗。另外,搞好饮食卫生,铲除苍蝇孳生地、消灭苍蝇,截断疾病传播途径。
第三是提高免疫力。在痢疾高发季节或地区可用鲜马齿苋30克煎汤、每天服1剂,连用3天,或黄柏3~6克,水煎服,1日2次,连服3天,较大的儿童可以每日吃大蒜3~5瓣,均有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作用。
由于菌痢主要是经口感染,所有预防本病的重点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针对水、食物、粪便、脏手和防苍蝇进行预: ...
查看详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