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受感染而发生的胎传梅毒。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类:一是死产,胎儿全身各脏器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但此种类型较少见。二是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4周内出现肝脾肿大、皮疹、黄疸、贫血等症状,此类患儿死亡率较高。三是婴儿出生时或新生儿期表现正常,在生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症状,如关节肿胀、假性肢体麻痹等。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主要通过血源传播,一般发生在妊娠16周以后,一旦孕妇感染梅毒,垂直传播几率几乎为100%。胎盘途径是先天性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梅毒螺旋体可以在妊娠4个月后由于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的萎缩,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染,近几年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在妊娠早,中,晚期均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机制:人群对梅毒普遍易感,至今对梅毒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梅毒螺旋体自母体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内脏组织中大量繁殖,释放入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骨骼,血液,内脏等病变,严重者可致流产,早产,死产,主要病理改变有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致管腔闭塞,远端局部坏死或干酪样改变,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使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一经确定应立即治疗。因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很敏感,用青霉素治疗是惟一的选择,而且青霉素药物毒性低,价廉。但要用足量及疗程,那样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药物足量。主要采用青霉素G,每个疗程总量为3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2周肌内注射,共用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赫氏反应(即因大量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的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脑及心血管损害加重)。在此后的2、4、6、9、12个月复查血清。若治疗及时则多不留后遗症。
为了预防先天性梅毒,对未经治疗或未治愈的梅毒妇女不能结婚,不可怀孕。如已怀孕最好是终止妊娠,行人工流产;如仍坚持怀孕,则孕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怀孕3-4个月及7个月时各用青霉素治疗。
以上就是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相关介绍。成都九龙医院性疾病专家介绍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若能做出早期正确诊断、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是可观的。很多病儿都已康复出院,并且未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
来源网址